正文 第34章 十一月價值觀的再定義(2)(1 / 3)

背景分析

言及青啤的價值觀新定義,金誌國曾經作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以前的青啤是生產本位、生產驅動型的製造型企業,奉行的是質量與品質最佳的文化價值觀。那個時候的青啤就好像在一個內部禮堂裏表演,是自編自導自我欣賞的感覺,甚至不惜放下架子免費邀請別人來觀看自己的“演出”。現在變了,青啤得為千萬消費者服務,讓整個社會都來看你的彙報“演出”。大家想想吧,這個“舞台”該有多大?“舞台”的大小,決定著“演出”的效果;節目的水準,決定著你的歸宿。“舞台”就是青啤的價值鏈,要時刻謹記“用我們的激情釀造消費者喜好的啤酒,為生活創造快樂”,把生產環節、銷售過程、品牌塑造串聯成堅實的價值鏈。

卓越的品牌總是刺激消費者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品牌,它們通過尋找和擁有全新創意來實現良好的期望。“激情成就夢想”,青啤的品牌主張與內涵就這樣通過一句廣告語傳播出去。“‘激情成就夢想’蘊涵著青啤人的某種價值觀念——人人都有權利實現自身價值,人人都有權利成為有品位的人。”

行動指南

為消費者創造快樂的價值論,甚於以產品為中心的銷售論。

11月11日

“釀”字是用良心做的

青啤最初的企業文化,就是“好人釀好酒”,非常簡單的道理。我們首先做好人,再做好酒,酒品如人品。再就是靠一種精神,這家企業在認真做每一件事情,用心做每一件事情。釀酒的“釀”字,是用“良心”做成的,這個良心就是對品質的不懈追求。

——摘自2003年金誌國接受山東電視台記者采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任何產品,最終與用戶之間建立的,都將是情感聯係。拙劣的產品建立的是令人厭惡的、負麵的情感聯係,傑出的產品則可以建立正麵的情感關聯。”金誌國認為,品牌是一種文化認同、情感維係。

“作為一個企業組織,它並非在真空中存在,必須也應當承擔起對企業內外成員的責任。”青啤的企業文化講座上,聯想到層出不窮的假冒偽劣、製假販假等商業欺詐現象,金誌國不無激憤地指出:中國商業未來要解決的是“道”的問題而非“術”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假藥、假酒,完全是商業道德、商業信仰出了大問題。

“文化源於製度約束的規範與自覺,意即哪些事可以幹,哪些事不可為,文化製約人心,指引員工行為。”金誌國格外重視文化的力量,“對內追求凝聚力,對外講求影響力,影響力會轉化為競爭力。對內的凝聚力,會轉化為公司的控製力。”

行動指南

不是單純地對企業文化進行改良、改造,而是按照商業倫理的基本要求,按照企業組織自身發展需要去重塑。產品即人品,品質與品位決定品牌。

11月12日

誠信=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

豐德票號應該傳承的是誠信經營理念,應該發展的是創新能力,這和青啤很一致。誠信經營是不能變的,誠信是企業的立業之本,它是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它是建立在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人與人之間促進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係的道德杠杆,所以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

——摘自2007年2月27日金誌國做客央視《對話》節目的談話

背景分析

一部描寫晉商興衰的話劇《立秋》,曾經在輿論界、經濟界引起巨大反響。

2007年2月27日晚,6位CCTV年度經濟人物獲獎者相聚太原,錄製央視《對話》元宵節特別節目,觀看了山西省話劇院經典話劇《立秋》片段,以現代商人的思維與理念共話百年晉商,讓現代企業家從晉商的興衰中得到啟示。

“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並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穀,其中又以平遙為最。”這是學者餘秋雨在他那篇著名的《抱愧山西》中的表述。榆次、介休、祁縣、平遙一線,即為傳統晉商的集聚之地,也是清朝時期中國金融孕育、萌生、發展的“黃金走道”。產業經營到極致,開票號成為晉商有意識的行為。在當時的情境之下,晉商隻有把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其貨通天下的抱負。然而,風險也在同時醞釀:金融資本運作的高風險,讓喬致庸的後人掉進旋渦,越陷越深、終致無力自拔。晉商後期出現的過分倚重金融、內部管理失控等現象讓山西票號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