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這四句詩,奉勸世人虛己下人,勿得自滿。古人說得好,道是:“滿招損,謙受益。”俗諺又有“四不可盡”的話。那“四不可盡”?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你看如今有勢力的,不做好事,往往任性使氣,損人害人,如毒蛇猛獸,人不敢近。他見別人懼怕,沒奈他何,意氣洋洋,自以為得計。卻不知八月潮頭,也有平下來的時節。危灘急浪中,趁著這刻兒順風,扯了滿篷,望前隻顧使去,好不暢快。不思去時容易,轉時甚難。當時夏桀、商紂,貴為天子,不免竄身於南巢,懸頭於太白。那桀、紂有何罪過?也無非倚貴欺賤,恃強淩弱,總來不過是使勢而已。假如桀、紂是個平民百姓,還造得許多惡業否?所以說勢不可使盡。怎麼說福不可享盡?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又道:“人無壽夭,祿盡則亡。”晉時石崇太尉,與皇親王愷鬥富,以酒沃釜,以蠟代薪;錦步障大至五十裏,坑廁間皆用綾羅供帳,香氣襲人;跟隨家僮,都穿火浣布衫,一衫價值千金;買一妾,費珍珠十斛。後來死於趙王倫之手,身首異處。此乃享福太過之報。
怎麼說便宜不可占盡?假如做買賣的錯了分文入己,滿臉堆笑。卻不想小經紀若折了分文,一家不得吃飽飯,我貪此些須小便宜,亦有何益?昔人有占便宜詩雲:
我被蓋你被,你氈蓋我氈。你若有錢我共使,我若無錢用你錢。上山時你扶我腳,下山時我靠你肩。我有子時做你婿,你有女時伴我眠。你依此誓時,我死在你後;我違此誓時,你死在我前。
若依得這詩時,人人都要如此,誰是呆子,肯束手相讓!就是一時得利,暗中損福折壽,自己不知。所以佛家勸化世人:吃一分虧,受無量福。有詩為證:
得便宜處欣欣樂,不遂心時悶悶憂。
不討便宜不折本,也無歡樂也無愁。
說話的,這三句都是了。則那聰明二字,求之不得,如何說聰明不可用盡?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寧可懵懂而聰明,不可聰明而懵懂。如今且說一個人,古來第一聰明的。他聰明了一世,憎懵在一時。留下花錦般一段話文,傳與後生小子恃才誇己的看樣。那第一聰明的是誰:
吟詩作賦般股會,打諢猜謎件件精。
不是仲尼重出世,定知顏子再投生。
話說宋神宗皇帝在位時,有一名儒,姓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乃四川眉州眉山人氏。
一舉成名,官拜翰林學士。此人天資高妙,過目成誦,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風流,勝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荊公王安石先生門下,荊公甚重其才。東坡自恃聰明,頗多譏誚。荊公因作《字說》,一字解作一義。偶論東坡的坡字,從土從皮,謂坡乃土之皮。東坡笑道:
“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荊公又論及鯢字:“從魚從兒,合是魚子。四馬曰駟,天蟲為蠶,古人製字,定非無義。東坡拱手進言:“鳩字九鳥,可知有故。”荊公認以為真,欣然請教。東坡笑道:“《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爺,共是九個。”荊公默然,惡其輕薄,左遷為湖州刺史。正是:
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唇。
東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滿,朝京,作寓於大相國寺內。想當時因得罪於荊公,自取其咎。
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分付左右備腳色手本,騎馬投王丞相府來。離府一箭之地,東坡下馬步行而前。見府門首許多聽事官吏,紛紛站立。東坡舉手同道:“列位,老太師在堂上否?”守門官上前答道:“老爺晝寢未醒。且請門房中少坐。”從人取交床在門房中,東坡坐下,將門半掩。
不多時,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纏鬃大帽,穿青絹直擺,儷手洋洋,出府下階。眾官吏皆躬身揖讓。此人從東向西而去。東坡命從人去問:“相府中適才出來者何人?”從人打聽明白回覆,是丞相老爺府中掌書房的姓徐。東坡記得荊公書房中寵用的有個徐倫,三年前還未冠;今雖冠了,麵貌依然,叫人:“既是徐掌家,與我趕上一步,快請他轉來。”從人飛奔去了,趕上徐倫,不敢於背後呼喚,從傍邊搶上前去,垂手侍立於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蘇爺的長班。蘇爺在門房中,請徐老爹相見,有句話說。”徐倫問:
“可是長胡子的蘇爺?”從人道:“正是。”東坡是個風流才子,見人一團和氣,平昔與徐倫相愛,時常寫扇送他。徐倫聽說是蘇學士,微微而笑,轉身便回。從人先到門房,回複徐掌家到了。徐倫進門房來見蘇爺,意思要跪下去,東坡用手攙住。這徐倫立身相府,掌內書房,外府州縣首領官員到京參謁丞相,知會徐倫,俱有禮物,單帖通名,今日見蘇爺怎麼就要下跪?因蘇爺久在丞相門下往來,徐倫自小書房答應,職任烹茶,就如舊上人一般,一時大不起來,蘇爺卻全他的體麵,用手攙住道:“徐掌家,不要行此禮。”徐倫道:“這門房中不是蘇爺坐處,且請進府到東書房待茶。”這東書房,便是王丞相的外書房了。凡門生知友往來,都到此處。徐倫引蘇爺到東書房,看了坐,命童兒烹好茶伺候。“稟蘇爺,小的奉老爺遣差往太醫院取藥,不得在此伏侍,怎麼好?”東坡道:“且請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