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會唱國歌並且知道它就是《義勇軍進行曲》。所謂義勇軍,是指“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廣大民眾和一部分東北軍愛國官兵不顧國民黨當局不抵抗命令,組織了救國軍、自衛軍、反日總隊等各部武裝進行抗戰。由於這些抗日活動是由民眾自發組織而成的,是一種義勇行動,這些武裝也就因此而被稱為抗日義勇軍了。領導義勇軍抗日的有軍官、警官、官吏、知識分子、開明地主紳士、胡子和農民。其中胡子更在關東大地流傳著各種神奇故事。
山東出“響馬”,東北出“胡子”。
了解舊中國曆史的人都說這話一點不假。
東北的胡子是怎麼來的?說法有很多。
錢公來的《遼海小記》說,東北的胡子最早起於明末清初,是由於袁祟煥設計誘殺了頗負眾望的遼東半島守將毛文龍後,毛的部下“既不降清,也不服明,聚嘯山林,落草為寇,重演瓦崗寨、梁山泊的故事,作打家劫舍,殺富濟貧之紅胡子”。
東北的老百姓不太同意錢公來的說法,他們有自己的說法:從前有一家兄弟18人,家裏很窮,娘就說:“你們兄弟幾個就出去謀生吧。一年後回來見我,看你們都學會了什麼道理。”
哥幾個出去走了一年,回來對娘說:“天下太不公平。”
娘問:“怎樣講呢?”
兒子們說:“富人太富,窮人太窮。”
娘又問:“你們想咋辦?”
兒子們說:“世上什麼行當都有了,就缺個殺富濟貧的行業。”
娘有點害怕地說:“你們一殺人,人家不就能認出來是我的兒子了嗎?”
兒子們說:“這好辦,我們都戴上麵具,再插上些毛,別人就認不出我們是誰來了。”
於是,在山林裏、青紗帳中便開始有了令人膽寒的胡子。
東北人常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這胡子和胡子也不一樣,特別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這些綠林中人也不乏挺身而出的好漢。
據當年偽奉天警備司令部檔案的統計數字記載,光是在遼寧省的58個縣中,有1500多支抗日隊伍,其中綠林武裝和山林隊就有六萬多人!筆者曾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境內的這種抗日武裝分別為四萬多人和三萬九千多人!
如此眾多的“抗日胡子”,都有一番傳奇可歌的故事。這裏單講兩個好漢——老北風和高老梯子。
老北風,大號叫張海天,但現在在他的家鄉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了,他們隻知道老北風,1890年生於遼寧省海城縣九台村一個貧寒農家。在兄弟5人中,他是老大。由於家裏窮,小時候沒能上學讀書,11歲那年開始為地主放豬。後來又給地主家趕過大車、當過看家護院的炮手。23歲那年,到警察分所當了雜役。由於他年輕氣盛,性情耿直倔強,不甘忍受警察所長的打罵,遂動了要去當胡子的念頭。
這老北風做事特別絕。自從下定了做胡子的主意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媳婦趙氏休了,讓她另嫁他人。然後自己從警察分所裏偷了幾條槍,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家,投到報號為“老頭票”的綹子裏當胡子去了。因為這個綹子在搶劫日本人時,專要日本分行在東北發行的上麵印有日本武內大臣頭像的“金票”,東北俗稱“老頭票”,故有此報號。
在綹子裏,張海天表現十分出色。他身材魁梧、膽大心細、為人仗義,再加上“管直”——打槍準,所以深得眾望。沒多久就當上了“炮頭”——綹子裏帶兵打仗的神槍手。
1928年秋,當了5年胡子的張海天離開“老頭票”綹子,回到了九台村。但像他這樣的人回去以後又能幹什麼呢?那年月也沒有個什麼人能給他個正經出路,在家呆了一年以後,他就又和幾個弟弟一起,投到了一個報號為“西勝”的綹子裏,重操舊業去了。
“九·一八”事變後,張海天召集部下說:“原來當胡子是為了當官發財,現在國沒了、家沒了,還升什麼官、發什麼財?要不打日本,還算什麼好漢?還有什麼人性?”
眾人說:“聽你的,和那些日本王八犢子拚一場吧!”於是,他們打出了“抗日自衛軍”的旗號,正式開始了抗日行動。張海天專門為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報號為“老北風”。
說起這個“老北風”報號,還是張海天動了一陣子腦筋才想出來的。“北風”本是麻將術語,是本莊的上家,本莊能否吃上牌,全看坐在北風位置上的人出什麼牌了,因而北風是可以控製本莊的。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的日本關東軍司令名叫本莊繁,因此既是“麻壇高手”而又頗信迷信的張海天,就根據打麻將時北風克本莊之意把自己的報號定為“老北風”,暗含一定要克敵製勝、打敗日本侵略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