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文化特務有唐縱(1 / 2)

1929年5月15日,唐縱整裝待發,四年艱苦的軍隊生涯終於結束,最後再聽一次校長的訓話,以後真不知何去何從,唐縱心中不禁一片迷惘。

在操場中六期的畢業生已然肅立站好,蔣介石發表著訓話:“校長如果是不革命的,大家盡可以將槍口對準我的胸膛,反言之,同樣……”

士兵軍官們都鼓起掌來,唐縱則始終瞅著蔣介石一動不動。那種後天生就的崇敬之情變得愈來愈濃,鏡片也逐漸模糊起來。

軍校畢業之後,唐縱被分到了軍隊,但因唐縱不喜歡帶兵打仗,不久便離開了軍隊,去了南京。

此刻的南京一片蕭索,冷風吹著靜靜的秦淮河畔,唐縱百無聊賴,一個人落寞而行。心中暗自苦想:原以為從這軍校畢業之後中便可飛黃騰達,象第一期胡宗南等人一樣威風,可不想在軍隊中屢遭排擠,看來自已是不適合帶兵打仗的那又幹什麼呢?

他凝思低頭,一不小心碰上迎麵走來的兩人。

“對不起!”唐縱側身欲過去。那兩人卻一把揪住唐縱道:“老熟人也不認識了。”

唐縱這才定眼細看,一看之下,不禁大叫起來:“這不是左兄、陳兄嗎?”左兄乃是左曙萍,陳兄乃是陳奠南。左曙萍原是軍校政治部的幹事,陳奠南是國民黨中央黨部助理幹事,唐縱是在軍校結識的這兩人。

“乃健,如此消沉鬱悶,是為秦淮河畔的小紅,還是小玉啊?”左曙萍戲謔道,三人聽後不禁笑了起來。

唐縱笑了幾聲又恢複原貌,眼望著遠處枯樹,淡淡地說道:“唉!一言難盡啊!軍校畢業,沒有出路。”

陳奠南道:“咱們交識不深,但可以看出乃健老弟乃是一位卓識之才,又怎能報國無門呢,哼——不如這樣吧,我們幾個人打算辦一個報刊,名已起好,叫《文化日報》,不如你也來加入,咱們也為校長在文化界出力吧!”

唐縱一聽,暗自想到,這倒是適合自己的個性,不如先參加再說。想到這裏便感激地說道:“真是多謝二位兄長了。”

“哪裏,都是黃埔同學,理應為校長出力,再說另外幾個辦報的鄭錫麟、曹恢先、沈重宇你大概都認識吧?”左曙萍一旁說道。

“認識,認識,他們我都認識。”唐縱狠勁地點了點頭。這幾個人後來都成了複興社的特務。

陳奠南一拉唐縱,道:“那咱們這就去吧,報址在軍校特別黨部內可以宣傳政策,外可以安撫民心。”

唐縱笑道:“陳兄實乃一報業家也。”

從此唐縱的生活又換了一種方式,開始固定下來,每日以記者的身份,四下巡遊,搜集情報,通過陳奠南等人向蔣介石的秘書轉達。

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如今又是一個新聞記者了,我的麵目又當改換一番,但是要把摸槍時代的精神來摸筆,更需要倍加努力一番。”

真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不知中國的軍閥統治何時才能結束。各大報紙中具有革命精神的人都撰文批評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以及其他一些小的軍閥,然而唐縱他們的《文化日報》卻是獨樹一幟,為蔣介石搖旗呐喊:

“蔣總司令是中國唯一的領袖!”

賣報的童子在高聲叫喊,行人駐足觀聽,私下紛紛罵道:“哪個王八蛋這麼寫的,真是昧著良心說瞎話!”

賀衷寒正匆匆地向總司令部走去,一聽這個消息,便也停下腳步,朝那報童走去。

報童抽出一張報紙,怯怯地道:“先生,買吧,是唐縱先生主筆的《文化日報》。”

賀衷寒接過報紙掃了一眼,一把揉成大團,揣進西服的袋裏,掉頭便走,他覺得這份報紙辦得很好,他得見見這個叫唐縱的人,好好利用他們為校長在文化界樹立形象。

“先生,您,您還沒給錢呢?”

報童跑上來,小手抓住了他的衣角,賀衷寒不耐煩地用手拽回衣角,大聲喝道:“滾!”便進了自己的車內。

身後傳來了小孩的哭聲,這是小孩賴以生活的錢,他可能絕對沒有想到,這會導致小孩或者小孩全家忍凍挨餓。賀衷寒此刻心中隻有一個思想,便是與曾擴情、酆悌等人接收這個報紙,形成一個文化托拉斯,在文化領域搞特務活動。“唐縱,這個名字不太熟悉。”賀衷寒默默念道。

唐縱坐在他的主編室裏整理稿件,忽然有人敲門,唐縱忙起身開門,見是鄭錫麟,急忙把他讓進屋內。

鄭錫麟是這份報紙的創刊人之一,和唐縱是老同學,笑眯眯地道:“乃健兄,你的那幾篇稿子影響很大。上麵,陳立夫秘書長特別表揚你呢,說你對穩定時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