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體育作為人全麵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麵,雖然古今中外諸多教育家對其十分重視,但是由於受我國的教育體製和社會觀念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中小學對體育並不是十分重視,以至於許多學校出現體育課被其他科目占用的狀況。由此,學生體質出現下降,如案例中所提及的“耐力、爆發力、力量素質等指標較5年前有明顯下降,肥胖率卻呈上升趨勢,視力不良率更是居高不下,睡眠普遍不足,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隱憂”等問題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隨著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係著他們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從長遠看,還關係到一代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等各個方麵的發展。因此,體育對於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麵和諧地發展,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案例中上海市實施“學校體育工程推進計劃”的目的所在。
相關原理
1.上海市“學校體育工程推進計劃”的六條措施
為認真貫徹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精神,近期舉行的上海市學校體育工作會議提出,加深認識學校體育工作是關係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點。市教委、市體育局將全麵實施“上海學校體育工程推進計劃”,全力做好六件實事。
(1)嚴格執行“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規定。從2007學年開始,切實實行“三課、兩操、兩活動”,即每周有3課時體育課,2課時活動課,每天做廣播體操或健身操(不少於1遍),眼保健操(不少於2遍)。保障學生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不少於10小時,中學生不少於9小時。
(2)全麵實施體質健康評價製度。2008年起初中畢業生體育科目測試成績以10分計入中考總分,並逐步加大測試成績在高中錄取時的權重。堅持每個學生每年一次體質測試,建立學生體質檔案;開展學生體質狀況研究,當前主要針對學生肥胖、超重和心肺功能等薄弱環節實施體質鍛煉幹預,指導科學健身。
(3)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提倡並推行戶外鍛煉、耐力鍛煉等,繼續開展已形成品牌的“學生體育大聯賽”、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暑期體育活動等。形成“人人有項目,班班有團隊,校校有比賽”的氛圍。保證每名學生至少掌握兩項日常鍛煉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4)大力建設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場地,為青少年鍛煉創造更好的環境;積極推動學校體育場地向社區和青少年開放。經過多年探索,已形成“政府主導、社區主體、學校主動”的開放格局,有70%的學校以不同方式向社會開放。每年在學校場地鍛煉的人次超過380萬。2000年起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以體育彩票公益金為主要投入的社區公共運動場建設,到2010年將達300處,各類球場近900片。
(5)創新優秀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機製。深化體教結合工作,進一步完善全市學校運動項目布局。到“十一五”末,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將發展到150所左右,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00所左右。降低鍛煉門檻,增強活動的趣味,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體育活動。
(6)切實做好學校體育安全保障,紮實開展專項督導工作。配足配齊體育教師,合理確定體育教師工作量。加大社會監督力度,中小學“三課、兩操、兩活動”應向社會公布,接受家長和媒體的監督。
以上述措施激發廣大青少年體育鍛煉熱情,並轉化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和實踐。
2.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1)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的“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的精神,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特製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以下簡稱《標準》)。
(2)《標準》適用於全日製小學、初級中學、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
(3)《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方麵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標準》按百分製記分。
(4)《標準》根據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將測試對象劃分為以下組別:小學一、二年級為一組,小學三、四年級為一組,小學五、六年級為一組,初中及以上年級每年級為一組,大學為一組。
(5)《標準》的測試項目
小學一、二年級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三項。
小學三、四年級測試身高、體重、50米跑、立定跳遠四項。
小學五、六年級測試項目為六項,其中身高、體重、肺活量為必測項目。選測項目為三項:從台階試驗、50米×8往返跑中選測一項;從50米跑、立定跳遠中選測一項;男生從坐位體前屈、握力中選測一項,女生從坐位體前屈、握力、仰臥起坐中選測一項。
④初中及以上各年級(含大學)測試項目為六項:從50米跑、立定跳遠中選測一項;男生從台階試驗、1000米中選測一項,女生從台階試驗、800米中選測一項;男生從坐位體前屈、握力中選測一項,女生從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和握力中選測一項。
(6)測試與評分標準
《標準》中的選測項目由各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測試前隨機確定。考慮到城鄉的不同情況,《標準》中的台階試驗項目,農村學校可選測相應項目,城市學校統一進行台階試驗的測試。
《標準》中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測試方法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中的有關要求進行。
(7)等級評定與登記
各個測試項目的得分之和為《標準》的最後得分,根據最後得分評定等級:86分以上為優秀,76分~85分為良好,60分~75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每學年評定一次成績並記入《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登記卡》,小學按照組別兩年評定一次,其他年級每學年評定一次。學生畢業年級的等次評定,按照畢業當年的成績和其他學年平均成績(各占50%)之和評定。
(8)本《標準》由教育部負責解釋。
3.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④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2)學習領域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
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運動技能目標:
獲得運動基礎知識;
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
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
④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身體健康目標:
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
發展體能;
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④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目標:
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係;
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係;
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
④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誌品質。
社會適應目標: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4.蔡元培的體育思想
蔡元培非常重視體育,他《在南開學校全校歡迎會上演說詞》中提出,“古之所謂勇夫,俠士,君子稱之,此即體育之發端。逮漢,人民猶有佩劍之遺風,久之,則此俗漸失,人人習於頹靡,身體柔弱,腰弓背屈……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蔡元培著,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84.46.)在“完全人格”中,他把體育置於首位,他認為,“體育最要之事為運動,凡吾人身體與精神,均含一種潛勢力,隨外圍之環境而發達,故欲發達至何地位,既能至何地位”。在談及體育與德育關係時,他再一次論證了體育的基礎地位:“凡道德以修己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體育為本。忠孝,人倫之大道也,非健康之本,無以行之。”(蔡元培著,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北京:中華書局,1984.172.)“於國家也亦然……一切道德殆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實行者,苟欲實踐道德宣力國家,以盡人生之天職,其必自體育始矣!”
蔡元培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為:養成健全的人格;發展共和精神。所謂健全人格內分四育,即體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在他看來,這四育是一樣重要的,不可放鬆任何一項。由此,他對體育的功能和作用及所應掌握的尺度做了務實的說明:“先講體育,在西洋有一句成語,叫做‘健全的精神,宿於健全的身體’。足見體育的不可輕忽。不過體育是要發達學生的身體,振作學生的精神,並不是隻在比賽跑跳,或開運動會博得名譽體麵上頭……其實體育最要緊的,是合於生理。若隻求個人的勝利或一校的名譽,不管生理有無危險,這不要說於身體有妨害,且成一種機械的作用,便失卻了體育的價值了。”
案例7老師,我很孤獨
開學的第二個星期,我的英語課也按計劃完成了第一單元的教學任務。在星期五那天,安排了新單元的教學,課堂中要組織學生尋找合作夥伴,共同完成一個對話表演,班上由於一個學生缺席,全班成了單數,肯定有一個人要坐冷板凳了。他就是我們班級裏的劉院節,說起這個小男孩,我記得去年的中秋節正好是他的生日,一直拖欠作業的他意外地給我送了幾個月餅,很感動,發了一個帖子在這裏。
一個學期過去了,劉院節並沒有在老師的鼓勵和關心下如老師願的進步,似乎更多的是變本加厲。
因為沒有人來找他,所以他隻是默默地坐著。我於是走過去,想成為他的搭檔。於是:What’swrongwithyou?我這樣問他。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是:老師,我很孤獨。聽了這個答案,我心裏咯噔了一下。是啊,你很孤獨,所以老師來做你的搭檔。可從他的眼睛裏我看到他不是很滿意我這個搭檔,他需要的是同齡人來做搭檔。
按照平時,我會趁機教育他:你知道為什麼沒有人來做你的搭檔嗎?你想想你平時的表現吧?誰還會來做你的朋友?在那次課堂上我沒有這樣教育他,隻是拍了一下他的頭。
在最後布置作業時,我特意要求學生合作完成一個對話表演,暗中我示意一個男同學來幫助他,他很高興,我希望他能從中得到教訓。
資料來源:佚名.老師,我很孤獨\[J/OL\].http://www.edudown.net/teacher/guanli/gushi/200607/5929.html.20060703.
問題與思考
1.“老師,我很孤獨”這個案例折射了素質教育中的什麼問題?
2.為何要實施心靈教育?何謂心靈教育?
3.你如何理解心靈教育的終極目標?
4.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哪些行動載體來實施心靈教育以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案例分析
國內教育界討論的焦點是“素質教育”,其中涉及如何才能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實際上,也即是在要求一種實質性的心理教育的介入,以優化心理教育環境,就“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義及其目的而言,人的發展,其潛能的發揮和人格的完善應受到足夠的重視,應該有其核心的位置。而在這裏所涉及的,都已不隻是知識傳授的問題,而是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的問題,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本身應有的內涵之一。在我們看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廣泛的興趣、積極的情緒、奮發的進取心、健康的個性等,是人適應環境、贏得學生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形成和發展人的素質的內因基礎。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是一切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勤奮、獨立、自尊、自信、寬容等良好的心理素質,發展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已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共識。
在上述案例中,劉院節由於平時的表現不是很好而常常被同學冷落,以至於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失落和孤獨,這是青少年學生的心理表現之一。麵對學生的這些情況,教師不是采取直接的教育方式讓他去反省,而是給他提供幫助,以朋友的身份與他交流,引導他在與人交往時認識自己,改正自己,從而改善心裏孤獨的情況。如果教師對於他的行為和心理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或者是采取生硬的教育方式,學生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學生將來的發展會受到什麼影響?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或心靈的教育對於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培養人、教育人的前提是尊重學生人格,這是扣開學生心靈大門的惟一正確途徑。首先,應善待學生,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充分地理解、尊重、信任他們,並學會寬容,以充分滿足學生自尊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以愛為基點,將心比心,運用心理換位法,像學生那樣去感受生活,理解他們的真實情感。通過談心、郊遊、勞動等活動,縮短心理距離,促進感情上的融洽。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發揚其特長、潛能,建立其自信。隻有從尊重出發,才能打開人的心扉,打通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隔閡,促使人與人交往和諧、關係友好、心理相容,從而創造適宜、開放、民主自由、寬鬆、生動活潑的心理教育氛圍,有效地發揮人潛在的無意識的心理作用,順利相互傳遞各自的情感、態度,充分發揮潛能的潛移默化功能,完成真正的精神交流,達到真正的心理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