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腰腿痛(一)(3 / 3)

疼痛特點:腰痛。可在上腹部或腰部捫及腫塊,有一半病人可有患側腰部鈍痛,是因腫塊增大壓迫腎包膜引起,腫瘤侵犯腰椎或神經根時可引起持續性疼痛。

其他症狀:

1.血尿。是最常見的症狀,可為肉眼和鏡下血尿。血尿為無痛性全程血尿,常間隔幾天至幾個月發作二次。血尿的程度與腫瘤大小無關,出血多時可伴有腎絞痛和貧血。

2.腫塊。腹部可以觸到腫塊時腫瘤已到晚期,一般腫塊表麵光滑、質硬,可隨呼吸活動,無觸痛。

3.不明原因的發熱、貧血、腎性高血壓、精索靜脈曲張、消瘦等。

腎盂腎炎

腎盂腎炎又稱上尿路感染,可分為急性腎盂腎炎與慢性腎盂腎炎兩種。急性腎盂腎炎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病人常有腰痛、腎區壓痛、叩痛、伴寒戰、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以及尿頻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驗血可見白細胞增高。一般無高血壓或氮質血症。病人尿液混濁,可有肉眼血尿,尿常規鏡檢有多量白細胞或膿細胞,可有少許紅細胞及管型,蛋白少許至中等量。

慢性腎盂腎炎多係急性腎盂腎炎治療不及時、不徹底而引起,一般認為病程超過6個月以上即慢性。若為尿路梗阻引起者,誘發因素未及時糾正、消除,炎症長期不消退,可逐漸轉為慢性,最終導致尿毒症。由於腎小管損害比腎小球重而且早,故常出現腎小管功能不全症狀,如多尿、夜尿,尿比重低,腎小管性酸中毒等。也有的病人,以青壯年多見,因病變累及腎血管常迅速發生惡性高血壓,並早期出現心腎功能損害及眼底血管變化。

急性腎盂腎炎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婦女。患者看病時,常主訴腰痛,腎區有壓痛及叩擊痛。多數患者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並伴隨有發熱、畏寒、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症狀,血化驗白細胞數升高和血沉加快。一般無高血壓及氮質血症。

必須注意,不少急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與膀胱炎很相似;有膀胱刺激症狀而全身感染現象不明顯,臨床上有時很難與膀胱炎區別,常需借助實驗室檢查,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疼痛特點:腰痛、腎區壓痛、叩痛。

其他症狀:

1.寒戰、發熱、頭痛、惡心嘔吐。

2.尿頻尿急和尿痛。

腎結核

腎結核是由結核杆菌感染後,從肺部或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灶經血行播散到腎髒,逐漸破壞腎實質,引起的腎髒皮質和髓質病變,且可累及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甚至生殖係統(前列腺、精囊、輸精管、附睾及盆腔等其他組織),係破壞與修複同時發生的一種慢性疾病。多見於20~40歲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為2:1。

疼痛特點:尿痛,腎區疼痛和腫塊:腎結核一般無明顯腰痛。患側腰痛常在晚期形成結核性膿腎或病變延及腎周圍時出現。並發對側腎積水時,可出現對側腰痛。

其他症狀:

1.尿頻、尿急:腎結核的尿頻症狀具有發生最早、進行性加重和消退最晚的特點。少數病例可由於輸尿管病變導致早期閉塞,結核病變不能延及膀胱而不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

2.血尿和膿尿:較為常見。血尿可為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常與尿頻症狀並發,多為終末血尿,多由膀胱結核所致。少數病例可由於腎內病變而引起全程肉眼血尿。

3.全身症狀:晚期腎結核或合並其他髒器活動性結核時可出現低熱、盜汗、消瘦及貧血等症狀。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簡稱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進入老年期後由於體內性激素平衡失調而引起前列腺的良性增生性病變,是老年男性常見疾病之一。多年來稱之為前列腺肥大,但前列腺增生是由於細胞增生,不是細胞肥大,故近年來統一稱為前列腺增生。據調查50歲以上男性約45.6%指診觸及前列腺增大,而年過60歲的男性多有BPH且有症狀,其主要症狀為尿頻、排尿困難,最後至尿瀦留。當膀胱頸部梗阻,影響上尿路引流時,形成腎積水,造成腎功能損害,出現尿毒症狀。

本病發病是由於男性體內性激素平衡失調而引起前列腺的良性增生性病變。本病的發生與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調有關,與生活方式、飲食等亦有關。

疼痛特點:刺激症狀為尿頻、尿急、尿痛等排尿異常。可伴有腰痛,嚴重時可引起頭痛。

其他症狀:

1.尿頻。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症狀是尿頻,夜間更明顯。隨著病情發展膀胱內殘餘尿逐漸增加,膀胱有效容量減少以及膀胱黏膜充血,尿頻更加明顯。

2.排尿困難。表現為排尿等待,排尿時間延長,排尿無力,尿流緩慢,尿線變細,射程變短,尿後滴瀝,並逐漸出現尿瀦留、下腹脹滿。在排尿時病人常需加腹壓幫助排尿。受涼、勞累、飲酒等誘因,可使前列腺和膀胱頸部充血、水腫,病人突然不能排尿,發生急性尿瀦留。這一並發症在疾病的任何階段均可發生。

3.其他症狀。前列腺增生症常因黏膜充血、水腫、靜脈曲張引起出血,甚至出現大量血尿,可凝結為血塊引起尿瀦留,有時並發感染或結石。感染時,可有發熱。合並腎功能損害時,可出現食欲不振、貧血、血壓增高等。後期可有充溢性尿失禁,因長期腹壓增高,可出現痔瘡、脫肛、便血、腹部斜疝、下腹靜脈曲張等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