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對驛傳建設十分重視,他在稱帝後的第22天,便頒布詔令,恢複占領區的交通、通信係統。接著開始組織力量疏通驛路,增設驛所,建全驛傳組織,漸次形成了水馬站(驛站)、遞運所、急遞鋪三位一體的驛傳係統。其中,驛站包括水驛和馬驛,主要任務是“遞運使客、飛報軍務”;遞運所,主要負責軍需物資的轉運;急遞鋪負責官方文書的傳送。三者緊密集合,相互補充,構成了明初主要的交通、通信體係。
洪武初年,明王朝尚處於戰爭時期,驛傳的負擔相對較重。有鑒於此,朱元璋吸取元末驛傳極度擾民而引起強烈反抗的教訓,采取了一係列“恤郵傳”的措施,如減免承擔驛差民戶的田租、撥款賑濟、組織邊遠地區的驛所開荒屯田等等,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依法治驛,是朱元璋一貫堅持的原則。對於違反規定者,即使是上層人物,他也決不手軟,定會嚴厲懲治。
洪武八年(1375年),延安侯唐勝宗違反規定,擅自馳驛,事發後被朱元璋罷官奪爵。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吉安侯陸仲亨從陝西返回京城,因違反規定擅自乘驛,受到朱元璋的嚴厲懲罰。朱元璋憤怒地說:中原經過戰火,百姓剛剛複業,買馬到驛所當差,十分艱苦。假如都像你這樣,百姓賣兒賣女也難以滿足驛站的需要。
洪武十三年七月,附馬郭鎮從遼東出差回京,攜帶地方特產榛(zh~n,樹果)子三擔,沿途讓驛夫運送。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十分生氣,他一麵責令郭鎮自備銀兩到所經驛站償還雇差所用的費用,一麵通知兵部,在山海關、鬆亭關、古北口、旅順口等地張貼告示,宣布禦旨:“凡公差人員,不許捎帶鬆榛等物進口渡海。違者,一二斤、三五兩俱分屍號令,所過官司縱容,一體治罪。”
就在同一年,安慶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歐陽倫多次派人走私茶葉,運至境外牟取暴利。負責辦事的人仗著駙馬的勢力,沿途騷擾驛站,索要馬匹夫役,無理取鬧,而地方官則不敢過問。這樣一來,這些人更加肆無忌憚,歐陽倫的家奴周保仗著主子的權勢,竟動輒派驛車數十輛,運送私鹽到蘭州附近去販賣。一次,在過橋時,巡檢司官員依法盤問,周保竟仗勢毆打官吏。地方官終於忍無可忍,將此事上奏朝廷。朱元璋得到消息後大為震驚,沒想到在他的治下竟有人如此大膽!在核實情況後,他不僅將周保等人處死,而且將歐陽倫賜死,以儆效尤!
以上隻是朱元璋治驛的幾個典型案例。由此可以看出,明初在治驛上是十分嚴格的。凡違反驛規,不管職務高低,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正因為如此,明初基本上保障了驛傳的正常運轉,維護了軍事通信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