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馬可·波羅筆下的元代驛傳盛況(1 / 1)

1275年5月,馬可·波羅隨父親和叔父從地中海東岸的阿迦城出發,途經敘利亞、伊朗,穿越帕米爾高原,進入新疆的喀什、於闐,再經敦煌,到達元上都,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見。此後,馬可·波羅在長達17年的時間內,遍遊中國各地。回到意大利後,他發表了聞名世界的《東方聞見錄》。在這部書中,他花了大量的筆墨描述元代的驛傳盛況。現在我們摘錄幾段如下:

“從汗八裏城(大都),有通往各省四通八達的道路。每條路上,也就是說每一條大路上,按照市鎮坐落的位置,每隔40或50公裏之間,都設有驛站,築有旅館,接待過往商旅住宿,這些就叫做驛站或郵傳所。這些建築物宏偉壯麗,有陳設華麗的房間,掛著綢緞的窗簾和門簾,供給達官貴人使用。即使王侯在這樣的館驛下榻,也不會有失體麵。因為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可以從鄰近的城鎮和要塞取得。朝廷對某些驛站,還有經常性的供應。”

“每一個驛站,常備有四百匹良馬,供大汗信使往來備用。所有專使都可以有替班的驛馬,凡他們留下疲憊不堪的馬匹,可在那裏換上健壯的馬匹。即使在離開大道的多山地區,那裏沒有村落,各城鎮彼此之間又相距遙遠,皇帝陛下也同樣批示建起同樣的樓房,提供各種必需品,並照常定期配給馬匹……在他的整個領域內,服務在郵遞部門的馬匹不下20萬,而設備適宜的建築物,也有1萬幢。”

“如果遇某處發生騷亂,或某個首領造反,或者其它重大事件,需要火速傳遞消息的話,那麼驛卒們一日飛馳320公裏,有時是400公裏。在這種時刻,他們身帶一塊畫有隼的牌子,作為緊急和疾馳的標誌。如果是兩個驛卒一同前往,他們便在同一地點乘快馬同時啟程。他們馬不停蹄,直到前麵約40公裏遠的又一個驛站為止。隨即換上兩匹已經準備好的服役的健馬,毫不歇息,又拍馬前進。他們就這樣一站一站地換馬連續前進,直到日落為止,他們就走完了425公裏的路程。”

馬可·波羅的描述雖然有所誇張,存在著以偏概全的缺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元代驛傳規模大、驛馬多、速度快的特點,是研究元代驛傳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