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皮膚從現在開始。
“潤澤的皮膚勝過美麗的衣裳”。為了保持皮膚的健康美麗,我們應當了解有關皮膚生理的常識。
每個人除了臉型不同外,皮膚的性質和紋理也會有所不同。不隻是遺傳因素會造成這些差異,年齡、季節、環境等因素都會造成皮膚的變化。一般來說,孩童皮膚的紋理最為細嫩,彈性也最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對皮膚缺乏正確的護理,皮膚紋理會變得粗糙,皮膚的柔潤感會減少,而漸漸失去彈力,且會令帶妝時間無法持久。因此,如果你想擁有柔美動人的皮膚、亮麗光彩的形象,首先必須了解皮膚的構造。
皮膚的構造
皮膚覆蓋著人體的表麵,是人體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擔負著許多重要的功能。以一位成年人的皮膚來計算,皮膚表麵積大約有1.5~2.0m2,平均厚度約0.5~4毫米,眼睛周圍的皮膚最薄,手、腳掌皮膚最厚。皮膚具有彈性和抵抗力,在正常情況下可自動更換。
皮膚由外到內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
1 表皮層
表皮由內向外,可分為四層:基底層、有棘層、顆粒層和角質層。最下層的基底層中的母細胞在美麗原子(hEGF)的作用下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新生的子細胞又不停地改變形狀與性質,並向上推移,直至最上層形成角質(角蛋白),這一段過程正常為4個星期(約28天),其後角質便會在皮膚的表麵老化成垢(皮屑),並慢慢脫落。
基底層(基底母細胞)
基底層是表皮的最下層,與真皮相連,相連之處顯波浪狀,上麵排列著基底細胞(母細胞),基底母細胞中含有的“美麗原子”(hEGF),也就是可以令人類皮膚中的表皮細胞產生逆分化的生命因子。
有棘層
這一層的細胞沒有纖維,但細胞與細胞之間像有棘突一樣,相互連接,形成淋巴液的流動,保證皮膚中營養的均衡與分配。
顆粒層
顆粒層是由2~3列可反射紫外線的透明顆粒組成的薄層。
細胞的形象比較扁平或呈紡錘形,顯堿性,有阻止水分通過、減少水分揮發的作用,在皮膚中起著重要的保護作用。
角質層
這一層位於身體的最外麵,直接與外界接觸,在保護皮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角質層是由大約14層死去的細胞重疊組成,並從表麵開始脫落。
角質層的特征為角質細胞是死細胞,沒有細胞核,且細胞膜較厚,主要對抗一些物理性刺激。角質細胞是由名為角蛋白的蛋白質構成,不僅對酸、堿性等化學藥物承受能力較強,還能承受一定的寒冷、高溫等外部刺激,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另外,角質層內部含有保濕因子,其含水量通常在10%~20%之間,能使皮膚柔軟,防止幹燥、 裂的發生。
2 真皮層
真皮層占皮膚的大部分,主要作用是保持皮膚的張力及彈力,含水量占皮膚的60%左右。由纖維芽母細胞、彈力纖維、膠原纖維等主要成分構成。膠原纖維具有伸縮性,起到牽拉作用;彈力纖維有較好的彈性,可以使牽拉後膠原纖維恢複原狀。所以真皮層對調節皮膚溫度,保持韌性和彈性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還有汗腺、皮脂腺、毛細血管、淋巴管、神經組織、毛囊等,當皮膚受損至真皮層時會出血,並伴有疼痛感,愈後會留疤痕,真皮層與皮膚神經一起形成表麵的感覺功能。真皮又分為乳頭層與網狀層。
3 皮下組織
這是皮膚中最深、最厚的一層,也叫線勁膜,由疏鬆結締組織和大量脂肪細胞組成,是血管及神經由內部至真皮的通路,將皮膚與深部的組織連接在一起,起著保護墊的作用,同時還給予皮膚張力。當脂肪細胞分解以後,可以提供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皮下組織的多少決定著皮膚的彈性和衰老程度,通過觀察皮下組織的發育狀態,我們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判斷身體的營養狀態。
4 皮膚的附屬器官
皮脂腺 皮脂腺在頭皮、前額、鼻部、下頜、麵頰為數不多,它們原本屬於表皮,但位於真皮部位,形成不規則結構。腺體呈梨形,主要分泌皮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