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皮膚的結構(2 / 2)

皮脂作用:滋潤毛發和皮膚,像天然滋潤品,有柔軟外觀,防止水分蒸發,在皮膚表麵形成薄膜,阻擋水分,呈弱酸性,有抑菌、殺菌作用。

汗腺 分泌汗水。汗水是廢物,但能夠滋潤皮膚,調節體溫。

毛細血管 供應皮膚血液養分。

淋巴管 排除皮膚毒素,供給皮膚養分。

皮膚的生理作用

皮膚是一個保護器官,堅韌而富有彈性,它是人體與外界環境的主要屏障,具有感覺、分泌和排泄、調節體溫、穩定、吸收和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認識皮膚的基礎結構後,再來進一步了解皮膚的生理作用。

皮膚一共有七種重要的生理作用。

1 保護作用

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一個完整的屏障結構。表皮中角質層致密而柔韌。真皮中的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交織成網,具有伸展性和彈性。皮下組織具有緩衝作用,能抵抗外來的牽拉、衝撞和積壓等損傷,緩衝外來刺激的傷害。

皮膚對光線有吸收作用,角質層的角化細胞可吸收大量的短波紫外線,棘細胞層和基底細胞層可吸收長波紫外線,從而增強皮膚對紫外線輻射的防護能力。

正常皮膚表麵偏酸性,pH為5.0~5.6,不同部位皮膚的pH也略有不同,最高pH為6.5,最低pH為4.5,所以皮膚對酸和堿有一定的緩衝能力,可防止一些弱酸和弱堿等化學物質對皮膚的損害。

皮膚的多層結構和致密角質層,以及皮膚表麵的脂質膜可以阻止體液流失,但由於角質層深部和淺部含水量的多少不同,部分水分因濃度的彌散而流失。成人在24小時內通過皮膚彌散丟失水分約為240~480mL,如果缺少角質層的保護,水分丟失可增加10倍或更多!

2 感覺作用

皮膚感覺作用可分為單一感覺,如冷覺和痛覺;另一種感覺是複合感覺,如位置的判斷和圖形的判斷等。這些感覺通過大腦的分析判斷,做出有益於機體的反應,使機體免受進一步的傷害。

3 分泌和排泄作用

汗腺排出的汗液、皮脂腺分泌的油脂,通過排汗的形式分泌於皮膚的表麵。適度的皮膚分泌物使皮膚滋潤、光滑,並防止體內水分過度蒸發;但分泌物過於旺盛時(青春期的青少年),會對皮膚呼吸形成壓力,導致粉刺、麵皰的生成。

4 調節體溫作用

皮膚中含有冷感受器官和熱感受器官,當外界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正常溫度時或是高於皮膚正常溫度時,冷、熱感受器會發出不同的信號傳達至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皮膚的血流量、排汗、寒顫等生理反應,使體溫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

5 穩定作用(自穩作用)

是指皮膚保持自身正常生理狀態的能力。如創傷的修護等。

6 吸收作用(呼吸作用)

皮膚具有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通過表皮和附屬器官吸收外界物質,如空氣、水分等物質通過角質層和細胞間隙滲入真皮。

7 代謝作用

皮膚的代謝一般是指糖、蛋白質、脂類、水分、電解質的代謝。

糖分代謝 皮膚能合成糖原,分布於顆粒層,當皮膚含糖量增高時,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容易誘發皮膚感染。

蛋白質代謝 皮膚內蛋白質可分纖維蛋白、非纖維蛋白、球蛋白三類。另外含有多種氨基酸,如:酪氨酸、胱氨酸等,它們都是代謝必不可少的成分。

脂類代謝 脂類是脂肪和類脂及衍生物的總稱。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功能,皮下組織是脂肪存儲的主要場所。經紫外線照射後可生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3。

水分代謝 皮膚內水含量為體重的20%左右,嬰幼兒的皮膚含水量更高。水分主要存儲於真皮層,皮膚是人體水分排泄的重要途徑之一。

電解質代謝 真皮組織中基質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蛋白多糖上帶有負電荷,通過靜電結合作用,與細胞外的各物質結合,使皮膚成為人體電解質的存儲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