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皮膚的種類(1 / 2)

前一節我們詳細為您介紹了皮膚的構造和生理特點,接下來我們會讓您更深入地了解皮膚的種類與相關的麵部保養護理知識。

提起麵部保養,第一個映入腦海的畫麵是什麼?塗擦各式各樣的保養品?還是蒸臉、敷麵膜……保養皮膚的方法與形式層出不窮,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即使是美容師也不見得能全盤熟悉。皮膚需要什麼樣的保養,歸根結底還是要按照個人的膚質狀況而定。

就基礎麵部保養而言,我們可以將皮膚的性質依據油脂分泌的多少,概括分為中性皮膚、油性皮膚、幹性皮膚、混合性皮膚與敏感性皮膚五種基本膚質類型。了解個人的膚質不僅關係到化妝品的選擇搭配,也與保養方式息息相關。就目前化妝品的研發狀況而言,大部分的保養與彩妝品牌,仍然依照皮膚對油脂、水分的需求量的多少來分類製造。

外表看起來健康完美的皮膚,通常都是由油脂與水分平衡的狀態起決定性作用。如毛孔大小、細紋、皮膚觸感、粉刺等,都和水分與油脂平衡有關,也形成了下列不同類型的皮膚性質。

健康的中性皮膚

這是最理想的皮膚。

這類皮膚既不幹燥也不油膩,毛孔細小而且富有彈性,厚薄適中,對外界刺激不太敏感,沒有皮膚的瑕疵。

pH在5.0~5.6之間,皮膚光滑細嫩,有自然光澤,毛孔細小不明顯,不易受到粉刺和青春痘的困擾。

由於皮膚的油脂與水分比較均衡,上妝後不易有脫妝現象。

護理小貼士

潔膚品宜用性質溫和的中性洗麵奶、卸妝油和高級香皂。

護膚品早晚各有不同,晚間的潔膚是為了清潔皮膚一天的“辛勞”,把皮膚的代謝物和附著在皮膚上的汙染物徹底清除!然後使用保濕水、晚霜,或者精華液類補充皮膚營養。

在早晨潔膚後,使用收斂水、化妝水、乳液等,是為了給皮膚新一天更多的“鼓勵”,使皮膚倍添活力。

擁有這樣的皮膚是令人羨慕的,但是應特別注意保持皮膚的酸堿平衡,避免因季節變換給皮膚帶來侵害。

油亮的油性皮膚

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膚表麵經常泛出油光,在額頭、下頜、鼻子上尤為突出。皮膚富有光澤和彈性,紋理較粗糙,膚色較深,毛孔粗大,仔細觀察毛囊口還會發現許多小黑點。

pH在5.6~6.5之間,容易有暗瘡、粉刺,但不易長皺紋。

皮膚觸感厚而油膩,上妝非常容易因出油而脫妝。

護理小貼士

嚴把清潔皮膚環節。在潔麵時使用清潔能力較強的潔麵乳,由下頜至額頭的方向打圈式的清潔麵部,徹底清除皮膚表麵及毛孔內的汙垢和油脂。當麵部生有麵皰時,要選用含有消炎成分的清潔乳,不但可以預防及治療麵皰,而且避免了細菌再次感染。

潔麵後用中性的收斂水來適應抑製油脂分泌,避免過度清潔造成表皮缺水;選擇清爽不油膩的乳液、麵霜等護膚品,增加皮膚的透氣性。

在飲食上減少脂肪性物質攝入,避免吃脂肪含量過高,或以煎、炒、油炸等烹飪方式處理過的食品,多吃水果和蔬菜,減少油脂堆積。

每周保養步驟(2次):深層去角質+深層清潔型麵膜。

緊繃的幹性皮膚

皮膚比較薄毛孔細小,缺水缺油,表皮薄而脆弱,洗臉後容易有微痛感。

pH4.5~4.9之間偏酸性,最容易產生皺紋,護理時需要倍加嗬護,否則會提前走向衰老。

由於皮脂分泌不夠旺盛,皮膚缺少自身的滋潤,在遇寒後皮膚會顯得粗糙、幹燥,在冬季會特別感到不適,易出現幹裂,失去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