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軍事與戰爭基本知識(1)(1 / 3)

兵種的變遷

步兵是軍隊中最古老的作戰兵種,在古代,步兵是戰場上的主要力量,戰爭勝負決定於步兵的強弱。中國古代稱步兵為徒或卒,有徒兵、徒卒、武卒、銳士等稱呼。在騎兵興盛時期,步兵擔負輔助任務。當火器出現和發展以後,步兵又成為戰場上的主力。

一、步兵

“一戰”中,開始用汽車、裝甲車輸送步兵部隊;“二戰”後,各國步兵的機械化程度和反坦克、反空降以及防空能力不斷提高,一些國家的步兵改稱為機械化步兵或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

二、步兵的裝備和任務

步兵在地麵作戰中具有重要作用。許多國家建立了山地、輕裝、重裝、特種作戰等多種類型的步兵部隊,增編隸屬步兵的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裝備有步槍、機槍、火箭筒、輕型火炮、反坦克導彈、防空火器、汽車、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等武器,改進指揮、控製、通信、情報係統和作戰保障係統,從多方麵加速了步兵建設。步兵能獨立或在其他軍種、兵種協同下作戰,主要擔負近戰中殲滅敵人,奪取或扼守地區、陣地的任務。

三、步兵分類

步兵按機動和戰鬥方式可分為: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機械化步兵;按空間使用範圍可分為:陸軍步兵、空降兵、海軍陸戰隊;按發展階段可分為:古代步兵、近代步兵和現代步兵。當然,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不同的分類。現代戰爭中,以徒步形式作戰的徒步步兵已不多見,而代之以乘機動車輛行軍的機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

四、裝甲步兵

裝甲步兵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按照德軍裝甲兵創始人古德裏安將軍“具備相同機動力和相同防護力”的思想首次創建了“裝甲步兵”。戰爭結束以後,世界各國開始大量研製和裝備各種裝甲車。裝甲步兵主要乘坐各種裝甲輸送車,除使用單兵武器外,還可使用裝甲車車載武器,如高射機槍、車載機槍等。

五、機械化步兵

步兵戰鬥車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裝甲輸送車單純輸送步兵的單一功能,使步戰車成為步兵的“基本戰鬥工具”,從而誕生了機械化步兵。機械化步兵是以步兵戰車為主要裝備的步兵,以乘車戰鬥為主,也可下車作戰。機械化步兵主要使用火炮、反坦克和防空導彈、車載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武器。基本任務是攻占、扼守陣地,消滅敵步兵和裝甲車輛,具有較強的機動力、防護力和火力,行動快,突擊力強,但乘車時目標大、受地形限製嚴重。圖6

六、中國古代步兵

在我國夏朝,軍隊徒步作戰以徒、卒為主,使用石、骨、竹、木質的刀、戈、鏃、矛、斧、鏟、棒等原始兵器,並開始使用青銅兵器和護身裝具。商、西周、春秋時期,以車戰為主要作戰形式,步兵主要隨車作戰;後來,改車兵為步兵。戰國時,鋼鐵兵器和拋射兵器大量使用,步兵也迅速發展成為規模最大、人數最多、作戰靈活的獨立兵種。在此後數千年裏,除遼、金、元、清等王朝建立前後以騎兵為主,步兵一直是各朝軍隊人數最多的兵種。

七、輕步兵和重步兵

古代步兵中有輕步兵和重步兵之分。輕步兵是古代各國部隊中人數最多的兵種,也是戰損率最高的兵種。可以裝備的武器包括單手劍、圓盾、雙手劍、流星錘、斧頭、長斧、狼牙棒等近戰武器。在野外戰、陣地戰、巷戰、攻(守)城戰中都可以發揮作用。重步兵主要是采用衝擊方式作戰、身穿厚重盔甲的步兵。其武器多樣,如巨斧、長槍、重劍、投槍等,主要目的是克製騎兵。圖8圖9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早期戰爭中,一直以徒步步兵為主要作戰力量。抗美援朝戰爭時,相比於武器裝備精良的美國軍隊,中國軍隊配備的都是一些步槍,武器裝備十分薄弱,但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在參加過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的眼中,這些無畏的東方步兵前赴後繼、撼人心魄的衝鋒最令他們恐怖,許多人被這種強大的心理壓力摧垮。就像毛主席所說的那樣:“美軍鋼多,但是氣少;我軍雖然鋼少,但是氣足,因此我軍一定能夠打敗美軍。”

騎兵風采

騎兵是一個古老的兵種。我國戰國時期,騎兵正式登上戰爭舞台。在外國,17世紀30年代戰爭時,參戰國軍隊中一般都有40%—50%的人員是騎兵。

一、騎兵簡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法、俄國均編有騎兵集團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前蘇聯軍隊中擁有17個騎兵軍。中國曆史上騎兵的極盛時期是元朝,騎兵部隊主要裝備有弓箭、馬刀、標槍、戰斧等。現在,騎兵基本 上已退出戰場,有的國家隻保留少量的騎兵,用於執行巡邏、警戒和運輸等任務。

二、蒙古鐵騎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北部的蒙古族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當時的蒙古騎兵在敵人眼中成為恐怖的象征。蒙古軍隊中的重騎兵,全身披著盔甲,頭戴頭盔。主要兵器是長槍,並攜帶短彎刀。輕騎兵隻戴頭盔,兵器是弓,主要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這支蒙古騎兵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