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第二章 內力(3 / 3)

理順了內力的原理,就有了目標。聯想到前世對內力的修行,可總結出兩條路來:一是,將自身催眠,想著丹田中有氣,當自我催眠成功時,可調動生理機能將氣運轉到丹田使之產生內力;二是,通過呼吸,將每次吸入的外界之氣留上少許,慢慢積累可使之產生內力。

這天,相通所有關節的李泉閉目盤坐與床上,想象著丹田之中有團氣存在,心裏不斷地說服自己,自我催眠。如此過去了半個小時,已無法在進行下去。自我催眠,需要意誌高度集中,開始還可,隻是隨著時間推移,先是雙腿有些不適的感覺,之後好像腰間盤突出似的,做不下去了。這些都無法使意誌集中,反而分散了思想。此路對於李泉看來不通。姿勢不對,那就改為躺著。

晚上將要睡覺是,將自身平躺與木床上,進行催眠,這次倒是沒有不適,而是太舒服,不知不覺間睡著了。總的成果不說也罷。

現在想來,李泉的催眠存在很大的問題,通過網上對催眠的大概了解,想運用到實踐中,還是困難重重的。那就第二條路,呼吸法。

記得有種說法,吸三口吐兩口,從而達到吐納的效果修行內功。實踐能說明一切問題,此法對李泉仍是不通。李泉是憋得頭腦發蒙,不敢再試,也不認為可行。如此,原先設想的兩種辦法不可為,至少對李泉來說行不通。可是想來想去這兩種方法都是成立的,可是不成必有原因,兩條路都是自身堅持不了,看來還是需要在自身上找原因。

第二天夜晚,李泉躺在床上琢磨可行之法。

‘能否將兩者相結合來進行?’

在催眠的同時,進行呼吸,三吸兩吐不行,那就延長吸氣與吐氣的時間,如長鯨吸水,使之在體內延長時間;催眠不行,那就采用道家所說的渾渾噩噩,如初生嬰兒,無知無覺,讓身體放鬆。深呼吸是平心靜氣的調理辦法,前世所有人都知道。放鬆身體,使之身不用力,想些自然風光,放鬆大腦,這樣會有很高的睡眠質量,在短時間內就可達到長時間的睡眠效果。想到這裏,李泉立馬平躺,雙手疊放於腹部,放鬆全省,生呼吸幾下,之後放緩呼吸,慢慢吸氣,停一下,之後緩慢呼出,盡量放散思維,發現無法做到無思無覺。就想象一個平靜的湖泊,有清風吹來,波光閃動,蕩著淺淺漣漪;靜靜的湖灣處,有顆楓樹,陽光色的楓葉似乎有紅色的血液在流動,風吹過的地方,如俏皮的孩童在麥浪中躲藏……

慢慢的慢慢的,李泉思維若有若無,好像是那蕩起的漣漪,好像是片片楓葉,好像一位老人在楓樹下回憶過去。之後李泉無知無覺,好像身心被溫泉包容,呼吸悠長,好似有無盡的花香在鼻端。

此時的李泉氣息綿長,讓人無法發覺,不知其在吸氣還是呼氣,心跳減緩,若有若無。如果李泉可以內視,就會發現道門所說的上丹田佛門所說的識海也如心髒般鼓動著,有絲絲如煙如霧的內氣通過,此時的李泉有些像佛家所說的“花開見我,我見其人”,這裏的我不是指"人我",而是指自己所本來具有的真如本性,亦即眾生皆具的佛性。本來的說法是淨土宗裏的"佛及聖眾,手持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傾,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見到的佛是指阿彌陀佛。而這裏的"見我"是禪宗裏思量"我是誰,誰是我,那個是我的人又是誰"。的話頭。意思就是,突然的頓悟見到自身本具的真如本性,明白了這個"我"的真正含義。這在佛家都難能可貴,能明白自身真我,是多少修士努力地目標。當然,李泉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但是心之所想本就是追隨著心底最深層的思想,隻是能力與悟性不足,不足以支持李泉在識海明心見性,觀悟真我。但也為李泉修行識海提供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