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對心理健康的危害
腎病因為心情鬱悶,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皆可直接影響到血壓,從而加重腎髒負擔,引起腎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應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理,使自己情緒放鬆,常常保持心情舒暢和情緒穩定。不良的情緒,會傷肝損腎。這就要求人們樂觀開朗,情緒穩定,心平氣和,遇事不慌、不驚、不亂,可以避免腎髒精氣受損。
腎髒病患者的精神狀態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後有很大的影響。在臨床工作中,以下幾種情況值得注意:
(1)有的患者得了腎病,情緒波動很大,特別是患了腎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後,精神不振,思想負擔很大,整天愁眉苦臉,不能積極配合治療。這對治療效果頗有影
響。從中醫學理論分析,當一個人的情誌失調時,容易傷肝,肝的特性是喜條達而惡抑鬱,若憂鬱過度,則肝氣鬱結,疏泄不利,甚者橫逆犯胃,致氣機阻滯;或肝氣久鬱化火,損及腎陰,肝火鬱於下焦,影響膀胱氣化功能,使病證纏綿難愈,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2)有的患者得了腎病後,毫不在乎,思想麻痹大意,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不認真複查,不注意休息,這對疾病的康複也很有影響。
(3)還有的腎病患者得病後,思想上能正確對待,情緒穩定,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遇到病情波動,能很快求得心理平衡,使機體內環境迅速得到調整,增強了抗病能力,起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生理作用。可見心情開朗和意誌消沉兩種心態,在療效和預後方麵有明顯的差別。因此,腎髒病患者應該胸懷開闊,思想放鬆,遇到難題,充滿信心,避免消極悲觀,要學會調養情誌,使病體早日康複。
腎病患者的消極心理類型
腎病患者臨床常見的消極心理、性格異常,可以歸納為悲觀型、恚怒型、憂思型、抑鬱型、盲目樂觀型、輕信型六個方麵,患者可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調整。
悲觀型
患者的性格內向,性情孤僻,悲觀哀傷。看到疾病久治不愈,或遇到病情加重,則易悲觀失望,不願與醫生合作,對治療缺乏信心,有的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臨床可表現為心悸失眠、多夢易驚、呆滯無神、食欲減退、悲傷易哭等。針對性心理調理措施,當加強與醫生的聯係,振奮精神,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要多與療效好的病友交談,學習腎病自我調治的知識,使自己真正認識到係統治療、科學調養的意義,努力減輕心理負擔,走出悲觀絕望的誤區。
恚怒型
患者的性情急躁,自製力差,遇事不冷靜,容易激動,治療上缺乏耐心,常常不能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臨床可表現為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頭暈頭脹、胸悶脅痛、咽幹口苦、血壓升高。針對性心理調理措施,是加強自我修養,了解鬱怒可使血壓升高,增加腎髒負擔,加速腎衰進程的道理。並真正認識到腎病是病因複雜、治療不易、不斷進展的疾病,治療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應努力克服急躁情緒,堅持科學治療。
抑鬱型
患者膽小多疑,遇事不願向別人訴說,心情鬱悶,不能排解。臨床特征為:情緒不寧,胸脯滿悶,胸脅脹痛,噯氣不舒,納食不香。具有與悲觀型、憂思型相類似的症狀。患者應培養多種興趣,擴大交際麵,焦慮而情緒不寧者,可通過體育鍛煉,調節心情,使情緒安定。家屬則應多關心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務使患者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溫暖,敞開關閉的心扉。
盲目樂觀型
這種類型的患者多見於年齡偏小、知識層次低的患者。他們對尿蛋白、鏡下血尿等認識不足,更不知腎病如果失治,病情進展可造成腎衰尿毒症的殘酷現實,對病情滿不在乎,對治療麻痹大意,不遵醫囑,用藥時斷時續,藥量時增時減,飲食不遵禁忌,生活隨意安排,這些都非常不利於腎病康複。這種類型的腎病患者要多學習,加深對腎病嚴重危害的認識,從腎衰尿毒症的病友身上,吸取教訓,努力接受係統治療。
輕信型
這類患者習慣按廣告宣傳上的要求去行動,不聽專科醫生的話,不進行係統的治療,卻迷信謊言,渴望腎病忽然而愈。這種類型的腎病患者要加強學習,加深認識,充分了解腎病治療的艱巨性,主動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有規律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