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心肺複蘇(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又稱基礎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是指用人工的辦法盡快幫助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建立呼吸與循環,從而保證心、腦等重要髒器的血氧供應,為進一步挽救患者的生命打下基礎。心肺複蘇中最主要的步驟為A、B、C,即開放氣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人工循環(circulation)。心肺複蘇是急診心髒救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複蘇成功的關鍵步驟,它貫穿於心髒生命支持的全過程。

心肺腦複蘇(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是指在基礎生命支持的基礎上為減輕心髒驟停患者的中樞神經係統損害而進行的一係列綜合性治療,以達到部分或全部恢複腦組織的功能。心肺腦複蘇是臨床醫學的組成部分。無論哪一個臨床醫學專業,都將涉及心肺腦複蘇的問題。CPCR更是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起死回生”、“救死扶傷”最生動、最具體的體現。CPCR的過程和成功率反映了整個急診醫療體係三個組成部分(院前急救--醫院急診室--危重病監護病房)之間的協調程度和工作效率。

二、生存鏈

近年來,許多臨床工作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員都意識到,改進急診救護係統的工作對提高生存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即搶救心髒驟停者的生命必須依賴一係列緊急措施的有效實施,如果任何一項措施被忽視或延擱,患者的生命就無法挽救。而生存鏈(chainofsurvival)的提出使心髒救護各項措施的實施成為可能,生存鏈各環節的緊密配合可使患者獲得最為理想的結果。有效的急救取決於生存鏈四個部分的密切配合。

(一)早期請求急救係統的幫助(打“120”急救電話)

該環節包括患者發生緊急情況後到急救人員趕赴搶救期間所進行的任何活動。醫護人員應向公眾宣教,使其能認識到心髒病發作的前兆征象如胸痛、呼吸急促等,促使患者在失去知覺前盡早與急救人員聯係,從而及早獲得專業救助。這是保持該環節有效的關鍵。

應向公眾宣教的在心髒驟停時采取的緊急應對措施的具體內容包括:

1.旁觀者能盡早識別患者處於危急情況並打急救電話。

2.判斷患者是否意識喪失。

4.急救中心接線員應盡快識別潛在的心髒驟停情況,並指導旁觀者采取緊急措施。

5.急救中心應迅速派遣急救人員攜帶搶救必需的物品,包括除顫儀和高級心髒生命支持的設備,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

6.識別患者處於心髒、呼吸驟停的臨床狀態。

上述措施必須在除顫及進行高級生命支持的措施前給予。每一步驟均為早期請求急救幫助這一環節的重要內容。

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急診醫療服務體係,從而使上述措施能及時有效地付諸實施。現今在我國各城市開展的“120”服務係統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但還需不斷完善。比如,急救中心的接線員必須由醫護人員擔當,在公眾求救時能提供具體的指導,如告知來電話者如何判斷患者有無心跳和呼吸,如何進行心髒按壓及人工呼吸,如何判斷急救措施是否有效等。急救中心必須保證快速派出急救車及人員。從接電話到派遣的平均時間必須在1分鍾內;急救人員必須經過基礎生命支持(BLS)及高級心髒生命支持(ACLS)課程的正規培訓,從而在現場能立即實施包括除顫在內的搶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早期心肺複蘇

許多臨床研究表明,旁觀者及時進行CPR對提高心髒驟停者的生存率有著非常顯著的積極效果,除非從打電話到獲取除顫儀的間隔時間非常短。尤其是非目擊倒下者,CPR的意義更大。進行基礎生命支持的訓練能有效地提高院外心髒驟停者的生存率,提高市民的急救意識,使其能更迅速地獲取急救醫療體係的幫助,從而爭取時間盡早實施除顫。對患者來說,旁觀者CPR很少造成其嚴重的損傷,即使對未發生心髒驟停者進行不恰當複蘇的情況也不例外。

對社會人群應進行CPR的普及培訓,包括學校、軍隊、工廠、旅館、飯店等工作區域或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和家庭成員等。社區和政府應盡可能提供市民或公眾學習CPR的條件,從而使能挽救生命的心肺複蘇技術得到廣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