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旁觀者CPR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它隻是個暫時措施。若不盡快進入下一個環節(早期除顫及早期高級心髒生命支持),它將失去本身的價值。
如果旁觀者單獨一人麵對成人心髒驟停的情況,應首先確定患者意識已喪失,然後打急救電話尋求幫助並開始CPR;對於兒童或特殊情況下的成人心髒驟停,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呼吸驟停所導致,如創傷、淹溺或藥物過量等,複蘇者應先采取約2分鍾生命支持的措施,再通知急救係統。這種情況下,延遲撥打急救電話而立即提供通氣支持的措施是恰當的,因為此時室顫的發生率較低而呼吸驟停的可能性非常高。
(三)早期除顫
早期除顫是生存鏈中對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幫助的一環。據美國心髒協會的統計,在心髒驟停的成人患者中,85%是由心室顫動或無脈搏性室性心動過速所引起,其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除顫。因此從心髒驟停到除顫的間隔時間是成功地將室顫轉複為正常節律最重要的變量。每延遲1分鍾除顫,複蘇的成功率就下降7%~10%,如果10~12分鍾以上再進行除顫,生存率幾乎為零。因而除顫進行得越早,患者的預後越好,生存的機會也就越大。如能在火車站、體育場、劇院、工作區域以及公寓樓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放置AED,就可縮短心髒驟停到除顫的間隔時間。美國心髒協會(AHA)要求每一輛救護車均需配備除顫儀,每位救護車上的醫務輔助人員(paramedic)都應掌握除顫的操作並允許其實施除顫。在醫院的所有區域和救護車上,救援人員應有能力對室顫患者提供早期除顫的措施。即在高危人群發生心髒驟停時的3±1分鍾內實施除顫。近幾年來,美國所有的社區範圍內的公共區域和警車上均配備了AED,並由AHA提供了針對非醫務人員的AED培訓。對公眾尤其是警察、保安人員以及有心髒驟停高危性的患者家屬等人群提供AED使用的培訓,並允許和鼓勵這些非醫務人員進行AED的操作,將使院前心髒驟停者在最初的幾分鍾內即可獲得除顫治療,從而提供更多的生存機會。
(四)早期高級心髒生命支持(ACLS)
早期的高級心髒生命支持由到達現場的醫生、護士或醫務輔助人員來提供。它是心髒驟停急救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除此以外,ACLS小組成員還提供許多其他用於治療非心髒原因所致的心髒、呼吸驟停的評估和措施。具體內容將在後麵章節詳細敘述。
(五)急救醫療服務係統的評價
生存鏈執行力度最好的評價方法是分析經過急救醫療服務係統(EMS)的努力所取得的生存率的數據。雖然對該係統來說,資料收集與分析的花費並不是個小數目,但是隻有通過評價,EMS係統才能常規地、不斷地改善其服務。所有的急診心血管救護係統應通過持續的評價過程來了解和改進他們的工作。為使進行評價的資料更有意義,對各區域EMS係統進行比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說,應該使用標準化的定義和術語。目前文獻中報告的生存率從0~44%不等,這些顯著的差異是否因為人口、治療方案、係統組織運行、複蘇技術或報告流程的不同所致,目前尚不明確。近年來,在評價心髒驟停的生存鏈和複蘇生存率等情況時,國際上已對使用標準的術語和方法的重要性達成了共識。解釋清晰、意義明確的國際通用術語已產生,統一的報告資料的方法也已建立,而心髒驟停研究的方法也已得到改善。
為改進急診心血管救護係統的工作,必須首先為各社區組織提供一些精確測量生存率現狀的基礎資料。可通過下列措施達到:
1.在每個急診心血管救護係統中建立一套評價機製。
2.使用標準化的術語和報告方法來精確評估生存率。在此評估中,要與急診醫療服務係統保持一體化,使之逐漸形成術語使用、資料收集、係統描述和CPR研究方法上的一致。
3.製定提高生存率的切實可行的目標。為達到目標,評價係統的現狀(包括生存率)並識別生存鏈中的弱項是非常有必要的。
4.建立一個持續質量改進的計劃。回顧生存率的情況,認識目標與現狀之間所存在的差距,找出改進係統現狀的策略並予以實施,評價通過改良後係統的現狀。
5.設計一個有益於社區組織的特殊評價係統。有關的信息應該在地區和全國範圍內共享,從而幫助其他社區建立和發展理想的係統組織或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