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開三麵”這個典故出自《呂氏春秋·異用》,文中說:
湯見祝網者置四麵,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麵,置其一麵。
《呂氏春秋》中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把捕捉禽獸的網打開三麵。後多用來比喻對犯錯誤或有罪之人寬大處理。這是關於“網開三麵”這個典故的最早記載。今天我們常說“網開一麵”,其實是由“網開三麵”演變而來的,說的是一個意思。那麼,這個典故與軍事又有什麼聯係呢?
這得追溯到上古夏朝的末代,當時的天子桀是中國曆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他暴虐無道,不理朝政,成天和寵愛的妃子妹喜在傾宮中尋歡作樂,過著極其荒淫糜爛的生活。為博得妹喜的歡心,桀命人在傾宮的花園裏挖一個大池子,裏麵灌滿美酒,池邊的樹上掛滿肉脯,叫做“酒池肉林”。每天,他與妹喜在池上泛舟,看宮女們趴在池邊飲酒,采摘肉脯;還下令民間每天進貢一百匹帛來,讓力氣大的宮女撕給妹喜聽。
大夫關龍逢看不下去,冒死勸諫。桀勃然大怒,當場就將關龍逢斬首。從此,再也沒人敢直言進諫。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當時,在夏的東麵有一個諸侯國叫商,商的國君是湯,非常賢明。他極力實行仁政,團結鄰近的諸侯,使商的國力日益強盛。
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團結了中原地區的許多諸侯國,積極進行著滅夏的準備。可是,漢水以南還有四十個諸侯國沒有歸附,使湯不敢貿然興兵。
一天,湯到郊外散步,看見一位獵人在野地裏張網。獵人把四麵的網張好以後,拱手對天禱告說:“天上掉下來的,地裏跑出來的,四方經過的,統統進入我的網裏來!”
湯聽了禱告,就說:“嗨,這麼一來,所有的飛禽走獸不都一網打盡了嗎?除了桀以外,誰會這樣做呢?”於是,湯命令獵人把網撤掉三麵,隻留下一麵來捕捉禽獸。
商湯“網開三麵”的事,很快傳到了漢水以南,感動了所有的諸侯。大家都說湯是一位賢君,連禽獸都不忍心多加傷害,紛紛表示願意歸附。
湯得到了漢南諸侯的擁戴後,立即出兵討伐夏桀。夏朝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桀也當了俘虜,後被商湯放逐到南巢,就是現在的安徽巢縣西南,後來就死在那裏。湯滅了夏以後,建立了商朝。
說到這裏,不免讓人想起我黨的寬大政策。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誌就提出“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對俘虜的國民黨軍隊許多高級將領采取的就是網開三麵的寬大政策,表現出共產黨人海納百川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