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結論出發點、突破點和理論探索(1 / 1)

這裏對全書的觀點作一個簡要的小結,供對動態政治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探討。

一、本書的出發點:探索解決傳統政治經濟學三個理論矛盾的途徑

如書中所述,由於馬克思重點要解決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發展與必然滅亡的問題,社會主義的一些問題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照物,作為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來研究的。在我們傳統政治經濟學中把馬克思的一些設想固定了起來,從而造成了一些帶有根本性的理論矛盾。這些理論矛盾是我國傳統政治經濟學理論體係所固有的,不在體係上有所突破是難以解決的。我認為這些理論矛盾至少有以下三方麵:

(1)生產資料的作用及相應“報酬”與按勞分配之間的矛盾;(2)勞動創造價值與腦力勞動等使社會價值量負向變動的矛盾;(2)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與生產過程中必須服從代表資金(資本)意誌的管理者管理的矛盾。

第一個矛盾表現為:生產資料既然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就應該有相應的“報酬”;如果拿了“報酬”算什麼性質呢?

按勞分配的本質是按勞動貢獻獲取報酬,在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中按生產資料投入量(或相應的資金投入量)獲取“報酬”與按勞分配存在對立性的矛盾。按要素分配在形式上解決兩者矛盾的尖銳性,但沒有從理論上講清按要素分配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中的合理性。

第二個矛盾集中反映在腦力勞動的地位問題,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中往往用直接勞動與間接勞動來解決,然而在現實中就形成了等級之分,在理論上傳統政治經濟學始終無法解釋腦力勞動在形成價值中的作用。

第三個矛盾是前兩個理論矛盾的直接延伸,在實際中表現為社會主義社會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如何體現,在理論則表現為社會主義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勞動力如何發揮作用機製的問題。

二、本書的突破點:“與時俱進”

以上三大矛盾,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問題。首先,我們要堅持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因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石。為此,“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惟一4泉”的觀點必須堅持,一切非勞動不創造價值。

其次,我們還必須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

“與時俱進”的理論為我們找到了突破點。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勞動者創造價值的形式也在發展。這樣,僅從靜態和比較靜態的角度去研究勞動者創造價值的過程已經不能適合當前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需要了,隻有“與時俱進”建立馬克思主義的動態政治經濟學才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才能解決傳統的政治經濟學的上述三大理論矛盾。

三、本書的理論探索:五個基本理論

由於屬於“大綱”,所以本書所探索的問題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這樣五大理論問題。

1.動態價值決定理論。這是動態政治經濟學理論體係的基礎,隻有從商品和勞動分析起,才能真正按照馬克思的研究方法去剖析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再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理論的提出為動態價值決定理論奠定了最基本的理論起點。

2.負價值熵的使用價值補償理論。這是把勞動形成價值的過程擴展為一個長期的、整體的、動態的過程。這是“再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理論在現實生產過程中的一種體現。

這也為勞動者把剩餘投入再生產的報酬的性質分析提供了依據。

2.價值發展規律理論。這是描述價值發展變化對整個社會經濟運行起基本作用的理論,也是在上兩個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價值形成中變動規律的一個理論。從而得出了不僅創造價值的人類腦力與體力的消耗過程是勞動,促進價值發展的人類腦力與體力的消耗過程也是勞動的結論。

4.社會主義勞動力價值發展理論。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形式是剩餘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具體形式是勞動力發展規律,所以勞動力價值發展規律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勞動力價值發展與社會主義積累的製度安排又形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5.勞動委托代管製理論。勞動委托代管製是建築在“勞動平等”基礎上的社會主義企業製度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委托代管製的提出解決了社會主義社會管理的社會屬性問題,管理在社會主義也呈現其二重性。一方麵作為勞動過程是各生產要素的整合者,另一方麵,通過委托代管必須代表勞動者的利益,推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