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古希臘哲學家的一個著名的論斷,說明不知不覺的漸變,會引發事物的性質發生根本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將引發質變。而哲學的命題也是來自對現實生活的提煉與總結。那麼,我們就或引證古今中外,或通過現實生活中生動活潑的事例,來闡述如何提高對事物的預見性,做到抓住事物的苗頭,以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俯拾皆是:一片雪花落到地麵,不能形成漂亮的雪景,下了一整天的呢?水滴石穿;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小時偷針,長大偷金;蔡桓公諱疾忌醫終奪性命等等。
幾根頭發的脫落,隻是無足輕重的變化。當數量達到某個程度,才會引起外界的注意,但還隻是停留在量變的程度,難以引起人們的重視。一旦“量變”呈幾何級數出現時,災難性鏡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經營企業就像護理頭發,必須時時注意高度警覺,防止發生質變,必須時時注意細節,不放過蛛絲馬跡。必須時時注意掉下的每一根頭發,細致“根”由。如果不從一張白紙、一枚螺釘抓起,精打細算、厲行節儉,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走到了腐敗與浪費的邊緣。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剛厲行節儉,就是有口皆碑的例子。他傳遞給下屬的辦事指示,都是材質粗劣的信紙,如果文字不多,還會把字裁成長條子送出。這樣的話,一張信紙就可以寫三條以上的“最高指示”。
“企業的首要問題是盈利,盈利的關鍵是節儉,節儉是企業和員工的雙贏選擇”。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至理名言。
■
把“禿頭論證”運用到企業管理上,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是較為突出的一家。
豐田公司2002年度中期決算報告顯示,2002年4~9月,集團銷售總額為7.88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74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5.4%。
這6個月豐田的營業收入增長了44.3%,純利潤增長了90.2%,達到5537億日元。所有這些數字均為公司曆史最高紀錄。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是,豐田多賺的這些錢,並非是靠多賣車取得的,而是通過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實現的。
豐田總經理張富士夫說,增長的3243億日元收入中,1500億來自於加強經營管理、降低成本的努力,900億來自於彙率的變化,隻有800億來自於銷售市場的擴大。也就是說,在增長的營業收入中,豐田靠管理“摳”出來的錢幾乎是賣車收入的兩倍!可見抓管理降低成本的空間還是蠻大的。豐田公司為了盡量減少“脫發”,它的“小氣”是很有名的,這家公司內部使用的信封全是舊信封,要求員工們在用過的舊信封上貼一張白紙,寫上收信人的地址、姓名,繼續使用。
公司總務部秘書科的一個科員,發現有許多隻打印過一麵的廢紙,建議公司使用計算機單麵打印的廢紙,僅這幾根毫不顯眼的“頭發”,一年就為公司節約了10萬日元。
禿頭是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慢慢發生的,減少禿頭也應該漸進地從細節入手。我們的企業應從管理著手,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減少“掉發”機會。
企業的發展有著自己的規律,節儉是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把節儉當做企業商戰的基石,就可以在競爭中獲得極大的發展。節儉不是吝嗇、不是摳門,而是一種美德。懂得節儉的人會不斷積蓄財富,不懂得節儉的人,即使家產萬貫,他所擁有的財富也會慢慢消失。勤儉節約是每一個商人創業的必備條件,創業難,守業更難。
對於節儉,美國億萬富翁保羅·蓋蒂曾經說過:“節儉是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商人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浪費,不但要會賺錢,更要懂得節儉。拒絕節儉就等於拒絕財富。財富就藏在節儉之中。”總之,節儉能成就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