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各種物理因子作用於皮膚、肌肉和其它感覺器官(如眼、耳、鼻)進行良性刺激,使大腦對其進行整合作用,通過肌體進行神經或體液調節,從而恢複和維持人體平衡,使煩躁、失眠、頭痛、胸悶等症狀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音樂治療、生物反饋、色光治療、芬香治療、水療、空氣離子療法等。相互影響,協同作用,使人體各項生理指標恢複正常。物理因子在亞健康狀態的治療中作用不可取代。
236、對亞健康的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亦稱矯正療法。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係統脫敏法,又稱交互抑製法、對抗條件作用。也就是讓患者分步驟地接觸使他引起敏感反應(如恐懼、焦慮、厭惡等)的事或物,由反應程度輕的逐步過渡到反應程度重的,使他逐漸習慣而消除敏感。此法常用於恐怖症、焦慮症等。另一種脫敏法是衝擊療法(又名暴露療法、滿灌法),即患者直接接觸敏感的事物,並促其堅持,從而達到脫敏的目的。
(2)厭惡療法,又稱處罰消除法。此法也是根據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原理而發展起來的。谘詢者幫助谘詢對象將要消除的行為或症狀同某種使之厭惡的或處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從而達到消除或減少不良行為的目的。此法常用於戒煙、戒酒或藥癮以及矯正性變態、強迫症和某些其它不良行為。
(3)條件操作法,又稱獎勵強化法。這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而設計出來的,目的是通過強化(即獎勵)而形成某種期望出現的良好行為。當患者出現某種預期的良好行為表現時,馬上給予獎勵,從而使該行為得到強化。此法常用來糾正不良習慣,對行為障礙有療效。
(4)應用行為療法,對治療亞健康中的某些心理疾患具有良好效果。例如,治療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等。
237、心理過分勞累形成了亞健康
從醫生那裏我們了解到:其實亞健康的表現不僅僅是失眠,在心理上的具體表現是:精神不振、情緒低沉、反應遲鈍、失眠多夢、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煩躁、焦慮、易驚等。通常還會疲勞、乏力、活動時氣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因為現在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壓力越來越大的狀況下,小張的情緒常處於一種持續緊張狀態,若這種緊張能夠適度,則有利於進取也利於健康,可她對工作過分緊張、憂慮,心理承受力不強,再加上長期心理的疲勞,有心理疲倦被壓抑在內心深處,久而久之,人就變得情緒低沉,煩躁不安了。
238、擺脫亞健康的“健康處方”
(1)均衡營養。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為脂類營養是大腦運轉必需的,缺乏脂類將影響思維。維生素要多吃,當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時,所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補充靈芝與鈣,可安神。工作中難免與同事、客戶產生矛盾,研究資料表明,鈣和靈芝具有鎮靜、防止攻擊性與破壞性行為發生的作用。
(2)保障睡眠。睡眠應占人類生活的1/3時間,它是最好的免疫力。
(3)讓心寬鬆。人在社會生存,難免有很多煩惱,要想應付各種挑戰,重要的是通過心理調節維持心理平衡。
(4)曬太陽提神。在上午光照半小時對經常萎靡、有憂鬱傾向的人很有效。
(5)了解生理周期。每個人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樣,找出自己精力變化曲線,然後合理安排每日活動。
(6)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不能一直處於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中。
(7)靜坐放鬆。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靜坐,可以調整全身的髒器活動。
239、亞健康狀態自測16題
對照著下麵這些症狀,測一測自己是不是有亞健康或是亞健康到了什麼狀態了?
1.早上起床時,常有頭發絲掉落。5分
2.感到情緒有些抑鬱,會對著窗外發呆。3分
3.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麼也記不起來了,而且經常出現這種情況。10分
4.害怕走進辦公室,覺得工作令人厭倦。5分
5.不想麵對同事和上司,有自閉症趨勢。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對你不滿。5分
7.工作一小時後,身體倦怠,胸悶氣短。10分
8.工作情緒始終無法高漲。5分
9.一日三餐,進餐甚少,排除天氣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適合自己的菜,近來也經常味同嚼蠟。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離辦公室,為的是能夠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寧靜的山水,休息身心。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樣熱衷於朋友的聚會。2分
13.晚上經常睡不著覺,並睡眠質量差。10分
14.體重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早上起來,發現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覺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來,自己首當其衝,難逃“流“運。5分
240、如何預防亞健康?
在上海召開的“21世紀健康新視角“研討會中,預防醫學會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們透露,目前我國約有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過度疲勞是引起“亞健康“的首要因素。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帶有亞健康狀態的人其表現分為“緊張型“與“放任型“兩種。“緊張型“的人隻要覺得身體不對勁,就往醫院跑,開許多藥囤積在家中。“放任型“的人剛好相反,他們拚命工作、學習,盡管十分疲勞,還仍然支撐著。
專家們除了勸誡人們重視“亞健康“,還開了一份“健康處方“的九味靈丹:
(一)是均衡營養;
(二)是保障睡眠,睡眠應占人類生活的1/3時間;
(三)是心情寬鬆;
(四)是曬太陽提神。在上午光照半小時、對經常萎靡、有憂鬱傾向的人很有效;
(五)是了解生理周期,合理安排每日活動。
(六)是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七)是每天抽時間靜坐放鬆;
(八)是每周遠離喧囂的都市一次;
(九)是午後打盹半小時。
241、誰是亞健康人?
1、一上樓梯就感到心慌、氣喘、腿軟、胸口象塞了棉花一樣憋得慌;
2、常感到腰背頸肩部位酸痛;
3、經常感到頭沉甸甸的容易疲倦,精力匱乏;
4、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惡心,或腹部疼痛、痙攣等;
5、失眠多夢,睡不踏實,易驚醒;
6、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且長時間不愈;
7、體質虛弱,起立較猛時眼前發黑,容易出虛汗;
8、皮膚幹燥、蒼白,缺乏光澤,指甲堅硬或鬆脆;
9、皮膚、嘴唇或舌頭上易潰瘍且治不好;
10、頭發發暗,幹燥、缺乏光澤,易拔下、易斷;
11、異常糞便,如便秘、腹瀉或大便帶血;
12、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易亂,身體發熱;
13、心腦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及恢複期出現的種種不適;
14、兒童生長發育緩慢,厭食、偏食、愛發脾氣、愛感冒;
15、月經不調,性機能減退;
縱觀以上所列的十幾種亞健康狀態,歸納起來不外乎有幾大類,即:高血脂,免疫力低下、胃腸道功能失調、失眠多夢、早衰等。這些正是疾病的前兆,不及時擺脫這種狀態,病魔就會趁虛而入,這也是許多中老年人平時看上去身體很棒卻突發急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