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的暗流,此時也開始洶湧。呂嘉雖辯不過終軍,但手中畢竟有權有兵,南越國一旦取消,受損最大的就是他,所以他發動一切力量,誓把“獨立運動”進行到底。呂嘉的威脅,樛氏太後自然心知肚明,她本來寄望於依靠漢使的力量除掉呂嘉,於是故意在宮裏召呂嘉飲宴,並請漢使安國少季作陪。席間就南越國內附的問題,樛氏和呂嘉再次發生爭吵,本來按照樛氏的設計,如果呂嘉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來,安國少季就可以以朝廷使節的名義逮捕呂嘉,除掉這個大患。對這場鴻門宴,老謀深算的呂嘉早有準備,赴宴之前早派其弟率兵守在宮門外,投鼠忌器之下,安國少季猶豫,最終沒敢輕舉妄動。樛氏太後責怪安國少季無能,氣得以頭撞牆,大罵老情人懦弱。
放虎歸山的結果是嚴重的,偏偏安國少季這個人還喜歡報喜不報憂,內附之事定下來以後,他喜滋滋地給漢武帝寫工作報告,對呂嘉的阻撓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給了漢武帝一個錯覺,即南越上下皆同意內附,唯獨丞相呂嘉反對。在漢武帝眼裏,一個小國的丞相,當然是個小問題,小問題自然就輕描淡寫對待一下:漢武帝僅命令韓千秋和樛樂(樛氏太後的弟弟)二人率領兩千漢兵進入南越,給南越施加壓力。
漢武帝的“輕描淡寫”,顯然幫了倒忙。聞聽漢軍到來,呂嘉不但不慌,反而大張旗鼓四處宣傳,造謠“樛氏太後和漢使私通,勾結漢軍來吞並南越”。如此一來,南越上下反而全團結在呂嘉周圍了。有了臣民支持,呂嘉膽氣壯了,悍然發動了政變。公元前112年,呂嘉率軍進攻王宮,將南越王趙興以及樛氏太後殺害,漢使安國少季、副使終軍也皆死在亂軍之中。可歎終軍這個少年英傑,殉難時僅二十一歲,人稱“終童”。隨後,南越集結重兵,將韓千秋的兩千漢軍擊敗,封鎖各地關卡,正式與漢朝分庭抗禮。 三
南越的變亂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裏,當下大怒。從另一個層麵來說,這場事變也給了漢王朝武力解決的最好口實。先前的南越畢竟是朝廷諸侯,輕易不能動武,現在其背信棄義在先,殺害漢朝使者在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打了。
公元前112年秋,西漢帝國發動了對南越的征討,這次漢帝國動用了十萬軍隊,兵分五路,分別從湖南、江西、廣西漓江等地水陸並進,企圖一舉平定南越國。這場戰爭從春天開始,持續整整一年。先前唐蒙通夜郎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漢軍關鍵的一路,由路博德率領走從四川到夜郎的通道進入南越境內,勢如破竹。第二年冬天,路博德與楊仆部在南越首府番禺城外會師,先前囂張的呂嘉,被打得彈盡糧絕,隻得困守孤城。漢軍采取夜襲戰術,由楊仆率軍深夜奇襲,再由路博德在城外設伏截殺,裏應外合之下,番禺城被攻破,倉皇出逃的呂嘉被漢軍孫都部擒獲,而呂嘉擁立的“偽帝”趙建德,則被漢軍蘇弘部活捉。值得一提的是,呂嘉被擒的奏報傳來時,漢武帝正在河南巡視,聞訊後大喜,高興之下將其所在的縣城改名為“獲嘉縣”。
隨著呂嘉等人被擒,南越王朝的曆史也終於落下了帷幕。漢帝國正式取消了南越的國號,將南越的領土劃分為九個郡縣,正式置於漢帝國的製下。廣袤的嶺南大地,從此與中華真正連成一體。
在平定南越國的同時,漢軍也摟草打兔子,順便將另一地方政權閩越國平滅。相比之下,在漢武帝登基之後,閩越國才是最囂張的一家,漢武帝即位早期兩次在南方動兵,都與閩越國有關,一次是援救被閩越國侵擾的東甌,一次是援救遭閩越國攻打的南越。漢朝援救南越時,閩越王的弟弟餘善殺死原閩越王,對漢朝稱臣,雙方這才暫時實現了和平。漢朝平定南越期間,閩越國感到機會來了,先是在漢朝大兵出動時,主動要求派兵協助漢朝作戰,假裝表忠心。然而在漢朝平定南越後,趁漢軍人困馬乏之際,餘善悍然扯旗自立,但他的“自立”很沒創意,連名號都跟著趙佗學,自號為“武帝”。他主動找事,把自己麾下的將軍冊封為“吞漢將軍”,派兵出擊江西,截殺當地漢軍。起初連連得勝,甚至殺死了三個漢朝校尉。但餘善的“沒創意”後果很嚴重,緩過這口氣來的漢軍隨即發動了反擊。這次漢軍打了一場漂亮的海上奔襲戰,韓說從浙江率領水師出海,直撲餘善的福建老窩,剛剛平定了南越的名將楊仆掉轉槍頭,從廣東直殺入福建境內。南北夾攻之下,閩越軍很快被打回原形,敗績連連不說,各部隊更紛紛倒戈,先前牛氣哄哄的“武帝”餘善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公元前111年冬天,餘善的部將居股發動政變,殺死餘善向漢朝投降,閩越全境,即今天福建大部以及浙江南部的廣大地區,從此也成為漢帝國直接掌控的郡縣。隨著閩越國的平定,漢王朝的中央集權,終於跨過了長江,長江、珠江、黃河三大流域的農業文明,從此被緊密的連成一個國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