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的衰弱,從趙嬰齊開始。此人性格殘暴,回國即位之後,開始大肆排斥異己,誅殺先王的大臣,導致南越國朝局動蕩。而且他貪圖享樂,喜怒無常,喜歡隨意殺人,引得國內民怨沸騰。對西漢帝國,趙嬰齊同樣沒有放鬆警惕,這正是漢武帝大力打壓諸侯的時期,趙嬰齊多次稱病,拒絕入京朝見漢武帝。比他父親更過分的是,趙嬰齊隻派了他的小兒子趙次公入漢。麵對西漢帝國不斷到來的高壓,這時期的南越、閩越諸國,基本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給漢帝國任何動兵以及滲透的借口。
西漢帝國對南方各諸侯國,由高壓政策轉為統一戰爭,拐點是公元前119年。即位早期的漢武帝,對外政策的核心是打匈奴,早期對閩越的兩次動兵,除了擴大中央政府的權威外,更讓即將參加對匈奴戰爭的漢軍練了兵。而後隨著匈奴實力的日益萎縮,漢朝的持續勝利,漢武帝關注的重點也逐漸從長城以北到了長江以南,廣袤的南方大地,是漢帝國的下一個目標。 二
統一南越的契機,在公元前115年發生了,因為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趙嬰齊當年在長安迎娶的女子——樛氏。
這一年,南越國王趙嬰齊病故,其子趙興即位,這時候的趙興隻有十二歲,幼主當政,國家大權多把握在宰相呂嘉之手。樛氏雖然貴為皇太後,是南越的“國母”,但她這個“國母”在南越並無威信,一則她是趙嬰齊在長安迎娶的,屬於外來人,並不被南越臣民所接受,二則樛氏年輕的時候,是個行為不檢點的女子,她在嫁給趙嬰齊之前,在長安曾有一個叫安國少季的情人,這事保密工作沒做好,南越幾乎人人都知道。有這樣的前科,樛氏太後的一舉一動都遭到臣民們的猜忌,甚至經常傳出關於她的流言蜚語。南越君臣不和的情況,很快傳到了漢武帝的耳朵裏。誰都知道,這是統一南越的最好良機,但關鍵是怎麼做。
這時候,平定南越的主人公出場了:終軍。
終軍,字子雲,山東濟南人。終軍少年時,就以文采聞名於當地,十八歲被舉薦為博士。他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相信自己會失敗。比如當年入京的時候,路過函穀關,當地守軍按照規矩,發給他日後出關的憑證,終軍得知後憤然將憑證置於地上,說“大丈夫西遊,終不複出”。入關之後,終軍以其口才得到漢武帝賞識,受命巡視諸侯各國,他高頭大馬,昂然出關,果然用不上當年的憑證,此事在當時廣為流傳。漠北之戰後,他還曾經受命出使匈奴,以其昂然的姿態申斥匈奴單於,匈奴人雖然惱火,卻也不敢加害,反而把他禮送回來。在當時的漢帝國,他是出名的青年才俊。
南越國君臣不和,內部矛盾重重的消息傳來後,這個一直很自信的人,又一次挺身而出了,他自信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南越內附問題。
這時候漢武帝也確立了方略:派使節出使,說服南越國內附。這個方略說著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南越作為漢朝諸侯國已經一百多年了,畢竟沒有什麼反叛之類的大錯,要它內附的理由不足。何況此時執掌南越大權的是呂嘉,這是個出名的狠角色,殺伐果決毫不手軟,其親族在南越國內為官的有一百多人,這樣的地頭蛇,使節過去能不能完成任務難說,能活著回來就算阿彌陀佛了。
漢武帝在詢問誰能出使南越的時候,滿朝文武一片沉默。當漢武帝略感失望,繼續等待時,突然聽到一個嘹亮的聲音:“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正是年方二十歲的終軍。
終軍敢說這話,當然是有原因的。匈奴都罵過,中原各地的皇族諸侯們也申斥過,長這麼大還沒遇到對手,何況他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越有挑戰性,越願主動前往。南越,正是他眼中下一個挑戰,當然他沒有想到,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挑戰。
終軍自信的態度和忠誠打動了漢武帝。經過精心準備,這支使團終於組成了,擔任西漢帝國正使的,正是當年樛氏的情人安國少季,終軍以副使的身份隨同出使,同去的還有當時以勇武著稱的勇士魏臣。以防萬一,漢武帝還命令衛尉路博德率軍駐紮桂陽,以接應使團。武的文的都用上,連老情人也用上,目的隻有一個:平定南越國。
使團到達南越,過程異常順利。但好的開端,卻未必是成功的一半。樛氏太後自然願意歸附,她在南越本就過得不如意,無時無刻不想念著長安老家。趙興雖然貴為南越國王,但從小就在長安長大,這個有名無實的權位,自然也沒什麼吸引力,與其在這裏當“兒王爺”,不如帶著王爵回長安,還能過舒坦日子。唯一的阻力,就是此時南越的丞相呂嘉。這時候終軍起了作用,他最大特點就是能說,不但能說還能罵。在南越朝堂上,終軍與呂嘉進行了連番的辯論,犀利言辭說得呂嘉啞口無言。呂嘉企圖以武力威脅,逼迫終軍就範,終軍毫無懼色,慨然站在刀鋒麵前,與呂嘉怒目相向。終軍的不凡氣度,最終折服了南越上下,南越樛氏太後與國王趙興,皆答應歸漢內附。尤其是樛氏,想到不但能帶著兒子回家,更能和老情人安國少季破鏡重圓,可謂一舉兩得。至此,南越內附一事,似已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