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巴,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課文《火燒雲》嗎?裏麵有這樣的句子:‘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邊跑著,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大狗也不見了。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那麼大,也那樣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你知道這些句子是描寫什麼的嗎?”
當當回答說:“這些是描寫雲的不同形狀的,我問你,你知道雲彩為什麼有不同的形狀嗎?”
叮叮搖搖頭:“你說吧,你對雲彩了解得多啊。”
天空中的雲彩千姿百態,有時天高雲淡,有時烏雲密布,有時像柔絲輕羽,有時像魚鱗水波,有時還像山巒疊起、城堡連綿。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形態的雲彩呢?
雲彩的形態不同,第一是由於風速的不同;第二是由於不同高度的氣溫不一樣;第三是高度不同,水汽的含量也不一樣。
在大氣層中,每升高1000米,氣溫大約降低5℃~6℃。如果地麵上的溫度是20℃,到4000米以上的空中,溫度就變為0℃以下了,所以在4000~5000米高處的雲彩是水滴雲。
地麵氣溫若在20℃以下,到4000米以上時,水汽就會凝固起來不變成水滴,而變成冰晶狀態。所以7000~8000米高處的雲彩都是由小粒冰晶集結而成的。
在大氣層中,水滴是很容易蒸發的,而結晶的小冰粒不容易消失。距地麵高度越高,風力越強,一旦形成了冰晶,雲彩就不容易消失,會被強風吹得像拖了根尾巴似的,天空中美麗的卷雲就是這樣形成的。
積雲、積狀雲都是水滴雲,水滴雲會被蒸發變成煙一樣的形態。在這些雲附近的天空風力較弱,所以不會像卷雲那樣拖著長長的尾巴。
天空中越高的地方,雲層越淡,這是因為越高的天空中,水汽的含量越少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