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前280~前233),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於荀子,口訥,不長言談,善著書。曾多次上書勸諫韓王變法圖強,但未被采納。秦王嬴政讀其書,大為讚賞。公元前234年為韓王出使秦國,受到秦王重視。後遭李斯等人讒害,次年被迫服毒自殺於獄中。
《韓非子》,也稱《韓子》,共55篇,絕大部分為韓非所著,少數由後人編成,是集先秦法家學說之大成的著作。
韓非沒有專門的軍事著作,他的軍事思想主要散見於很多篇章中。作為法家學派的政治家,他和商鞅一樣,主張法治,厲行賞田罰,獎勵耕戰,富國強兵,但他也有進一步的發展,內容更為豐富。
一是肯定戰爭的必要性,主張以戰爭兼並天下。他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曆史現象,在當時大國兼並,天下趨於一統的社會大前提下,戰爭作為一種暴力手段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這個“力”,主要指的是武力,也即戰爭。“當今爭於氣力”,其含義就是主張通過戰爭方式建立統一的專製主義集權國家。二是主張富國強兵。他認為發展經濟,加強軍備,才能在兼並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恃外之不亂也,恃其不可亂也。”三是厲行賞罰,以法治軍。他認為賞罰不明、法紀鬆弛是軍隊建設的大敵,是導致國亂兵弱、作戰失敗的罪魁。“君臣廢法而服私,是以國亂兵弱而主卑。”所以必須嚴肅法紀,使士卒勇於作戰。強調執法嚴明。“刑賞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四是在作戰指導方麵主張“兵不厭詐”,出奇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