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沿著曆史的軌跡,瀏覽了中國古代兵書的起源和發展的盛況後,還有一些帶共同性的問題,需要做一些概要的說明。
中國古代兵書究竟有多少
筆者雖然以本書較多的篇幅,解讀了我國上自孫武下迄孫元化20多位兵家,所撰20部兵書中的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個曆史發展階段和主要朝代,在軍事學的主要方麵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數量上也僅僅占有百分之一或數百分之一。那麼古代兵書究竟有多少呢?史家們雖曾經過多方努力,但大致也隻能求得一個精選後的近似數字。漢初的張良和韓信曾奉命整理兵書,得182家之作。其後各代著錄的兵書之數約為:《漢書·藝文誌》53家,790篇、43卷,《隋書·經籍誌》133部、512卷,《舊唐書·經籍誌》45部、289卷,《新唐書·藝文誌》60部、319卷,《宋史·藝文誌》347部、1956卷,《明史·藝文誌》58部、1122卷,《清史稿·藝文誌》59部、238卷,加上《補編》53部、359卷,共112部,597卷(明、清時隻著錄本朝的著書數)。1933年4月,陸達節所著《曆代兵書目錄》問世,其中著錄曆代兵書1304部,6831卷(內有203部的卷數不明),得以流傳者僅288部、2106卷。1990年,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劉申寧所寫的《中國古代兵書總目》,共收錄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兵書(包括清代後期翻譯的兵書)4221種。這是迄今所收兵書目錄最全的一部工具書,其中現在所能看到的大約有500種左右。如果從嚴格的學術意義上說,把內容重複、內容相近而書名不同、名為兵書而並無論兵價值、同一名著而隻是校注釋解不同(如《武經七書》的七種名著)的兵書進行篩選,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取本刪衍,那麼所存兵書的精粹之作,大致在二三百種左右。1987年,解放軍出版社和遼沈書社,開始聯合出版《中國兵書集成》,共50冊,收錄曆代兵書近200種,既注意了精選,又注意了代表性,基本上包容了曆代兵書之精粹。
除上述兵書專著外,中國古代討論軍事問題,研究興亡得失,記述戰爭和軍事的典籍,還有經,史、子、集,曆代的典、鑒、誌、考、實錄、會要、彙編,帝王的詔令,文武大臣的軍事奏疏,以及叢書、類書等。它們所記載的軍事學內容十分廣博,其數量之多,遠在兵書專著之上。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兵書專著和論兵典籍,是難以用確切的數字記其多少的,人們用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卷帙浩繁來形容它們,也並不過分。
古代兵書的分類
隨著兵書的不斷增多和人們對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學者便試圖根據兵書中主要內容的屬性,進行適當的分類。首創其例者是漢代任宏所輯的《兵書略》。其分類法雖受時代的局限,但是就總體而言,他對兵書分類的開創之功是不可磨滅的。其後曆代學者雖也提出過不同的分類方法,但都沒有得到普遍的推廣。現在學術界和一些圖書館,一般是從軍事學各學科的內涵和兵書的主要內容,將兵書分為兵家、兵法、兵略、陣法、訓練、城守、兵製、兵器、兵壘、軍事後勤、軍事地理、軍事曆史、名將傳略、綜合性兵書、軍事叢書等類。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分類方法。兵書進行科學分類之後,為人們學習兵法,研究軍事,檢索資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