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應激性心肌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臨床表現有應激性精神反應、胸痛、肺水腫,甚至心源性休克等。該患者與兒媳婦爭吵後發病,顯然是由於強烈精神刺激所致。
家庭各成員角色,各具“角色心理”和“心理邊界”。“邊界”的滲透性大小與家庭和睦程度密切相關。在一個“糾纏”的家庭中,“邊界”滲透性高,家庭成員角色錯位;而“不糾纏”的家庭,“邊界”滲透性低。比如在一個“不糾纏”家庭中,孩子這次英語沒考好,父親指點一下提出要求,孩子按父親的指導去努力。如果此事發生在“糾纏”的家庭,父親還沒批評完,母親就搶過來否定父親的批評,姑姑或小叔又過來說上幾句,爺爺奶奶也有自己看法……於是,原本很簡單的事情,竟被該家庭的“邊界”高滲透搞亂了套。家庭角色錯位素以婆媳角色關係最突出,本案例就是在管教孩子上婆媳角色錯位造成的結果。要使婆媳角色心理調適,遇事必須運用“心理位置互換”方法,加強心理溝通。在兒媳婦教育孩子時,婆婆不要越位,不要幹預;可用適當的方法使媳、孫“下台階”。兒子要巧妙充當婆媳關係的“粘合劑”。
(二)角色錯位的成因
角色錯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
1.角色錯位形成的主觀原因
從主觀上說,許多角色錯位的形成,都不隻是一個原因,往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這就是說,個體扮演的角色之所以發生錯位,與其文化素養、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價值觀念、工作作風、思想方法、性格特點、人格狀況、生活方式及言行習慣等方麵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其中某幾方麵的問題)有著很大的關係。例如,有的子女以種種借口對自己父母不盡贍養扶助的義務;有的經營者不顧消費者利益,用“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坑蒙拐騙、投機取巧”等非法手段坑害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利益,昧心賺取消費者的錢財;有的明星代言涉嫌欺詐的廣告;等等。這些角色錯位的發生,都有角色扮演者自身某些方麵的原因,他們應當從中汲取教訓。
在這裏,還必須指出的是,有些人發生角色錯位,不是文化素質、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等問題所致,而是因其性格內向、意誌懦弱、閱曆淺顯以及受客觀過程的發展及其表現程度的限製(客觀過程的方麵及本質尚未充分暴露)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人沒有如願以償地扮演好角色,深感煩惱、困惑、沮喪,甚至意誌消沉,得過且過,這就大可不必了。“吃一塹長一智”。其實,一個人不能遭遇挫折後就一蹶不振,應該堅持自強不息,奮發有為,這才是一個生活強者的追求和選擇,而且一定能夠在廣闊的社會舞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2.角色錯位形成的客觀原因
從客觀上說,同樣地,許多角色錯位的形成,都不隻是一個原因,往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人事政策落實不有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已經製定了相當數量的人事管理法規和政策文件,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央和地方加快了人事人才法律法規建設的進程,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備的人事政策法規體係。但是,應當看到,在落實人事政策法規方麵,各地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事實表明,人事政策落實不力,是導致角色錯位的一個重要社會原因。何以見得?
西安的北大中文係畢業的陸步軒臨街賣肉,一度成了新聞熱點。評論家李克傑在“新浪時評”中寫道:“人隻有職業的不同而沒有高低尊卑貴賤之分。
令人不解的是,近幾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喊‘人才缺乏’,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即使是在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需要‘招募’數千名應屆大學畢業生支援包括陝西省在內的西部地區建設,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像陸步軒這樣的名牌大學高才生卻幹著和他的知識不相稱的工作。”
(2)法律規範操作不具體。如前所述,明星代言涉嫌欺詐的廣告事件屢屢發生。有的律師建議,國外對明星代言廣告的義務和法律責任多有具體明確的規範,這對強化明星的法律意識和解決相關糾紛至關重要。我國過於原則化的法律規定,不利於法製的統一。在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屢屢引發糾紛的今天,立法部門應將相關立法盡快列入議事日程。
(3)角色期望提得不適中。由於社會、群體、組織、他人對某一角色的實際情況缺乏客觀、全麵、具體的分析,所以提出的期望與該角色實際具備的條件相去甚遠。結果,就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要麼對某一角色期望過高,而某一角色並不具備必要的條件,勢必造成其太大的心理壓力;要麼對某一角色期望過低,而某一角色卻具備必要的條件,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