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盧薩衝鋒槍的銷量並不是很理想,2004年,葡萄牙國家軍品工業公司變賣了所有的模具、工裝、生產權,甚至公司名稱,由幾個美國人買下,組建了盧薩美國公司。該公司主要向民間市場銷售半自動型的盧薩衝鋒槍,也試圖向一些執法機構和聯邦機關推銷其全自動型。美國型的盧薩衝鋒槍還把待擊狀態改為閉膛形式。
“盧薩”這個名字取自路斯坦尼阿,是現今的葡萄牙疆土在羅馬時期的名字。
十四、PM84/PM98衝鋒槍(波蘭)
PM84衝鋒槍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波蘭拉多姆公司研製成功,其目的在於取代性能已明顯落後的PM63衝鋒槍。該槍有兩種口徑:9×18毫米馬卡洛夫型PM84,供波蘭使用;9×19毫米巴拉貝魯姆型PM84P則用於出口。
PM84衝鋒槍設計緊湊、尺寸小、質量輕,射擊精度高,而且點射時穩定,通常被用做重型武器操作員或戰鬥載具成員的自衛武器,也被偵察分隊、特種部隊和警察用做戰鬥武器。
PM84衝鋒槍的第一個原型名為Wz1981,經過嚴格的測試後進行了一些改進,最終於1984年正式定型投產,命名為“9毫米pmWZ.1984”,按照波蘭用金屬元素給輕武器命名的傳統,PM84衝鋒槍被命名為“Glauberyt”。
PM98衝鋒槍是PM84衝鋒槍的改進型。在波蘭退出華沙公約組織後,波蘭軍隊和警察也轉而使用9×19毫米口徑的,因此,PM84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被改進為PM98,隻有9×19毫米這一種口徑。
SA23係列衝鋒槍普遍被認為是以色列烏茲衝鋒槍的前身,該槍最大的特點是彈匣和包絡式槍機插在握把中。該係列槍共有SA23、SA25、SA24、SA26等型號。其中,SA23、SA25是較早的兩個型號,其中SA23采用固定木製槍托,SA25是折疊金屬槍托,SA24和SA26分別是前兩個槍的改進型號。
SA23和SA25從1949年開始生產,1950初正式被命名為SA23和SA25,口徑為9毫米。但就在這一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華沙條約,這一決定導致捷克斯洛伐克把這兩種槍的口徑改為7.62毫米。這便導致了SA24和SA26的出現。
十五、MPi69/MPi81式衝鋒槍(奧地利)
1960年,奧地利泰爾-曼利夏有限公司在雨果·斯托阿瑟的指導下,成功研製了MPi69式9毫米衝鋒槍,用以裝備奧地利軍隊和警察。隨後又對其進行了改進,推出了MPi81式衝鋒槍。MPi69式和MPi81式衝鋒槍的大部分零件為衝壓件,部分為模鑄塑料件,其結構簡單、工藝性良好。
MPi69式衝鋒槍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槍機結構為包絡式,這種結構的優點較為明顯:槍機較大,可實現自由槍機在擊發後的延遲後坐,同時可縮短全槍長度;槍機包絡大部分槍管,從而可使槍的重心上移,以減小槍在射擊時的翻轉力矩,提高連發精度。MPi69式衝鋒槍主要由機匣、槍管、槍機以及複進簧等部件構成。其機匣采用鋼板衝壓、焊接,槍管冷鍛成型,較低的內膛表麵粗糙度較低。
MPi69式衝鋒槍的保險機向右推露出“S”時表示槍體處於保險狀態;向左推露出“F”則表示呈發射狀態,此時扳機可以實施兩道火射擊,第一道火為單發射擊,第二道火為連發射擊;當保險機軸處於上述兩個位置之間時,保險機軸隻允許扳機扣到第一道火的行程,使槍體呈單發射擊狀態。若當保險機軸右推不到位時,就會以單發射擊狀態作為保險狀態,這樣容易產生危險。槍機上還設置了保險凹槽,一旦衝鋒槍滑脫或跌落引起槍機複進時,擊發阻鐵就會與保險凹槽相扣合,從而掛住槍機,可防止意外走火。該槍的前背帶環連接在位於機匣頂部左側的機柄上,若將背帶垂直於槍身並向後拉動,則可使機柄後滑,並使槍處於待發狀態。
MPi81式衝鋒槍是在MPi69式衝鋒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型號。其主要改進的部位是將背帶環移到機匣的右側,與機柄脫離,而左側原位的機柄使槍處於待發狀態,其射速可增加到700發/分左右。MPi69式和MPi81式都配備有機械瞄準具和單點式瞄準鏡。機械瞄準具為柱形準星,表尺呈“L”形,兩個覘孔照門的射程裝定分別為200米和100米。而單點式瞄準鏡則由螺栓固定在機匣的連接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