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俄羅斯及其他國家衝鋒槍(3)(1 / 3)

“烏茲”衝鋒槍一經問世,便憑其可靠的性能和精美的外形受到了歐、非、亞等大洲數十個國家的關注,不僅軍警部隊紛紛配備,而且在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出現。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港台警匪片中看到“烏茲”的身影,“烏茲”也因此成為衝鋒槍中的“電影明星”。

十一、M56衝鋒槍(前南斯拉夫)

M56衝鋒槍是前南斯拉夫紮斯塔瓦武器公司以德國二戰時的MP38/40衝鋒槍為基礎、於1956年研製成功的衝鋒槍。該槍可以發射口徑為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也可發射德國的7.63毫米毛瑟手槍彈,比MP40的9毫米彈有更遠的有效射程和更好的穿透能力。

與MP40衝鋒槍相比,M56衝鋒槍的服役時間相對較長,該槍除了裝備於前南斯拉夫的部隊之外,也用於出口,但銷量較少。

雖然M56衝鋒槍看起來樣式很古老,但適用性非常強。M56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夠在戰爭時期大規模製造,用於武裝沒有受過多少嚴格訓練的軍隊。

M56衝鋒槍為全自動射擊,槍機係統非常簡單,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開膛待擊。槍管細長,槍口增設了帶柄刺刀。拉機柄位於機匣右側,並具有自動保險作用,拉機柄向後時一旦失手滑脫,拉機柄將進入機柄槽上的保險缺口,將槍機掛住,防止意外的發生。

MGV-176衝鋒槍是美國American-180衝鋒槍的仿製型,在20世紀80年代期間推出市場,由前南斯拉夫聯邦供應采購局生產,主要供特種部隊和警察隊伍作為個人自衛和戰鬥武器使用,也供出口。前南斯拉夫解體之後,MGV-176衝鋒槍在斯洛文尼亞的工廠生產,並被斯洛文尼亞的警察使用。

MGV-176衝鋒槍是一種特殊的武器,可放置176發槍彈,而裝滿這些子彈隻需4分鍾,但隻能在近距離內使用。連發發射時,由於極高的射速和較低的後坐力,MGV-176的命中率較高。另外,該衝鋒槍的大部分零部件采用高強度複合材料製造,全槍結構緊湊,質量小,首發命中率高,使用方便。

MGV-176衝鋒槍的握把左側設有手動保險,握把後麵還有自動握把保險。槍管前端配有可快速拆卸的M88消聲器,能降低約20分貝的槍口噪聲。供彈係統為頂部盤形彈匣,彈盤中有3層容彈空間,可放置161發槍彈。拋殼窗設在機匣底部,位於扳機護圍前方。

與American-180衝鋒槍一樣,MGV-176配有專門的激光指示器。采用自由後坐式原理,開膛待擊,可選擇射擊方式。但由於生產年代不同,MGV-176選用了相對先進的材料製作,並且簡化了生產工藝,因此生產成本較低。例如MGV-176的機匣和握把都是用聚合物製成的,因此重量較輕。槍托也改為向下折疊的鋼絲槍托。

十二、FMK-3衝鋒槍(阿根廷)

FMK-3衝鋒槍由阿根廷國營兵工廠在1974年前後研製,多明戈一馬特輕武器工廠負責生產,於1986年5月推出產品,裝備阿根廷軍隊。此外,還有名為“FMK-5”的半自動型,主要對平民出售。

FMK-3衝鋒槍與二戰後研製的大多數衝鋒槍相似,也是采用自由後坐式操作原理,槍機為包絡式,開膛待擊。像著名的烏茲衝鋒槍一樣,垂直形握把也是彈匣插座。機匣和握把用鋼板衝壓而成的。槍管下方有一個塑料護木,護木上方為拉機柄,拉機柄還帶有一個防塵蓋。

FMK-3衝鋒槍的保險、快慢機柄位於機匣左側和握把上方。在握把背麵,還有類似烏茲衝鋒槍的自動握把保險。作為一款開膛待擊的武器,這樣可以降低其因為跌落地麵而導致意外擊發的幾率。

在1986年5月推出的FMK-3改進2型(FMK-3M2)衝鋒槍,隻生產了伸縮式槍托。據使用者稱,FMK-3在全自動射擊時是相當舒服和準確的,用短點射擊能在50米能把所有子彈打進直徑125毫米的範圍內。

十三、盧薩衝鋒槍(葡萄牙)

盧薩衝鋒槍是葡萄牙國家軍品工業公司在1983年設計和生產的,最初推出的為盧薩9毫米衝鋒槍,又稱為A1型衝鋒槍,用於裝備葡萄牙陸軍,並向外出口。後來經過持續不斷的改進,又在1992年推出了A2型衝鋒槍。

盧薩A2型衝鋒槍的開發成本已經接近250萬美元,而開發它的目的就是要取代葡萄牙原裝備的FBPM/948衝鋒槍,但現在A2型衝鋒槍隻在葡萄牙陸軍和另外三個歐洲國家使用,葡萄牙警察和特種作戰部隊都在大量使用MP5衝鋒槍,真是一項得不償失的武器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