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普森衝鋒槍初入市場(1921年)首先被非法販酒者搶購一批,這時美國陸軍部軍械署才警覺起來,為政府訂購了一批,發給警察和監獄警衛人員使用。美國陸軍在20世紀20年代對衝鋒槍不大感興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年),美國陸軍中衝鋒槍裝備數不足400支。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戰,湯普森衝鋒槍才成了熱門貨,從陸軍部訂貨數字可以說明——自動武器有限公司生產847991支,薩維奇公司生產539143支,而薩維奇是個分包商,它實際生產了125萬支。
湯普森衝鋒槍發明的時間不晚,但作為正式軍用裝備為期甚短。槍是重了一些,ZM1928空槍重近5千克,但它是經過嚴峻考驗的,戰鬥性能是相當優越的,最重要的是在世界衝鋒槍的發展中,它屬於“打頭炮者”。
三、一支獨特的衝鋒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官方對衝鋒槍不感興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盡管意大利的維拉·派洛沙和德國的MP18I型在戰爭中曾作短暫使用而且在近戰中發揮了作用,但英國陸軍仍斷然拒絕采用這類武器。
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盡管有一些衝鋒槍的熱心支持者將國際市場上的若幹產品拿到英國做表演,但是英國陸軍仍堅持原來的立場。當時至少有一家英國公司進行了艱難的嚐試,以獲取特許生產兩種外國產品。這個公司就是伯明翰輕武器公司,所說的兩種外國產品就是美國的湯普森和匈牙利的基拉利衝鋒槍。
在30年代,英國對衝鋒槍的消極態度在官方檔案中有如下記載:
“1932年曾謹慎地提出購買少量衝鋒槍做研究用”;
“1933年軍方認為陸軍不需要這類武器”;
“1934年在恩菲爾德進行衝鋒槍表演,因為英國軍方當局對這類武器要進行查驗考核”;
“1936年軍方提議購買4支衝鋒槍,配發給機械化團的敞篷裝甲偵察車上的乘員試用”;
“1937年一些外國廠商攜帶著衝鋒槍到英國表演”;
“1938年冬,英國官方公布了如下決定:已經決定陸軍不裝備這類武器”。
由於這個決定,當時正進行的少量樣槍的試驗就成為可有可無的事了。這時,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足一年,整個歐洲已經成為一個兵營,到處都可聞到火藥味。英國官方恰恰在這個時候撤銷了對這類武器的支持。
英國人對美國人造的這支槍的名稱(衝鋒槍)——也不願使用。從英國人的心態上考察,大概認為這種發射手槍彈的短槍械怎能稱得上“機槍老二”。因此,在很長時間內,英國人把衝鋒槍稱作機關卡賓槍。
1939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同年12月,派往法國的英國軍隊要求立即供應“機關卡賓槍”(衝鋒槍)。英國立即向美國購買了一批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價格太貴,隻能少量配發。
1940年,英國在法國的派遣軍由敦刻爾克大撤退,於是,防止德軍入侵英倫三島提到議事日程上了。當時英國什麼樣的武器都缺。不僅僅因為在法國損失了一大批武器,戰時陸海空軍都擴編了,加之新成立了國民警衛軍,因此需要大量武器裝備,特別是輕便武器,其中自然包括奇缺的衝鋒槍。需求數量之大,時間之緊,可想而知。
第一批在英國生產的衝鋒槍很難說是英國人自己研製的。在斯太令工程公司蘭徹斯特等工程技術人員指導下,仿製了著名的德國斯麥賽MP28Ⅱ型衝鋒槍,槍名定為“蘭徹斯特機關卡賓槍”。名稱的更改大概是怕影響士氣。當時德軍已經席卷歐洲大陸,英國幾乎是孤島作戰,在這危急存亡之秋,最好不要讓前線士兵知道自己手中握持的武器是仿造敵人的。蘭徹斯特機關卡賓槍於1941年開始生產,在大戰結束前大概生產了10萬支,大多配發給英國海軍使用。
仿造隻能是權宜之計,根本問題還是要“反求諸己”。
大戰開始後,英國的兩個槍械設計師謝波德和杜爾賓在恩菲爾德兵工廠著手研製衝鋒槍。研製成功後,命名時取設計者S(HEP-PERD)、T(URPIN)姓氏的首字母和工廠名稱EN(FIELD)前兩字母組成,即STEN,漢語音譯為“司登”。
司登衝鋒槍是1941年6月開始生產的,到1943年生產達到高潮,周產量為4.7萬支。從1941年中到1945年末共生產約375萬支。
司登衝鋒槍結構非常簡單,乍一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組成的——槍管是圓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圓的,機匣也是圓的,槍托是圓管,拉機柄也是個小圓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管子工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