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率數萬人馬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陳餘率20萬兵馬集結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山上的井陘關),準備迎擊韓信。
井陘口地勢險要,是韓信攻趙的必經之路。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餘獻計道:“漢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士氣高漲,但他們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井陘這個地方,車馬很難行走,漢軍走不上一百裏路,糧草必然落在後麵。我願意率3萬兵馬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草,你再深挖溝、高築壘,堅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這樣,漢軍前不能戰,後不能退,不出10天,我們就能活捉韓信。”
陳餘是個書呆子,他認為自己兵力比韓信多十倍,打韓信猶如以右擊卵,因而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探知陳餘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又驚又喜。他率兵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30裏處下寨。到了半夜,韓信命令2000精兵每人帶一麵紅旗,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授以密計,埋伏下來;又派一萬人馬作先頭部隊,背著綿蔓水(流經井陘口東南)擺開陣勢。陳餘見韓信沿河布陣,放聲大笑,對部下說:“韓信徒有虛名,背水作戰,不留退路,這是自己找死!”
天亮以後,韓信命部下高擎漢軍大將旗號,率漢軍主力殺向井陘口。陳餘立刻命令出營迎戰,雙方廝殺多時,韓信佯作敗退,命令士兵拋下旗鼓,向河岸陣地退去。趙軍不知是計,認為活捉韓信的時機已到,爭先恐後跑出大營,追殺韓信。
這時,埋伏在趙營後麵的漢軍乘虛而入,將營內的少許守敵殺光,拔掉趙軍旗子,換上了漢軍的紅旗。
韓信率漢軍退到背靠河水的陣地後,再無路可退,於是掉轉頭來,迎戰趙軍。漢軍被置於死地,人人背水拚命死戰,以求死裏逃生。趙軍的攻勢很快就被遏止住,即而又由進攻轉為後撤。但是,趙軍將士立刻發現自己的大營已插滿了漢軍的紅旗,頓時軍心大亂,鬥誌全無。韓信指揮漢軍前後夾攻,趙軍兵敗如山倒,20萬大軍頃刻間灰飛煙滅。陳餘被殺,趙王歇也成了漢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