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偏激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偏激的心態,千萬不要著急。心理學家指出,絕大多數孩子都有偏激的性格,隻不過有的孩子表現得強烈一些,有的孩子表現得不太明顯。
有偏激性格的孩子,一般都有兩個特點:一是自負,自我評價過高,常常固執己見,獨斷專行,對人苛刻,喜歡挑他人的“刺”;二是多疑,過分敏感,心胸狹窄,總以為別人跟自己過不去,時常用“警惕”的眼光去觀察別人。
其實,造成孩子偏激的性格,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都有原因,隻是被做父母的忽視了。比如,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
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它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愛往往會使孩子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這種“恨”如果得不到適當的宣泄,就會形成偏激的性格。
一位心理醫生和一個偏激心理特別強的孩子談心。醫生說:“你為什麼要和父母作對呢?”她說:“我爸爸總是評批我,我在他心裏一點兒好也沒有,真不知道我是不是他親生的。”孩子的話說得醫生直發愣,孩子這麼小,怎麼這樣怨恨她的父母呢?
原來,這個孩子在家裏特別淘氣,有時候說話也不分場合,讓父母在社交中感到尷尬。對此,孩子的父親認為:“一個小女孩性格總要穩當些,文靜些。但是,她的種種表現讓我很不滿意……當然,她還是有一些優點的,但我不想去表揚她。”
可見,這個孩子之所以形成了嚴重的偏激心理,與其父母隻知批評、不懂讚賞有關。如果做父母的隻看孩子的缺點,不看孩子的優點,有了缺點就嚴厲地批評,有了優點卻一聲不吭,肯定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感到父母對自己太不理解了,甚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朋友。
除此以外,父母關係不和、父母離異也是造成孩子偏激的主要原因。
有一個名叫小潔的孩子,她父母在她7歲的時候就離婚了。經過法院宣判,她由爸爸撫養。可她爸爸是個特別粗心的家長,從來不關注孩子的成長,離婚沒多久,就另找了對象,將孩子的撫養問題交給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她變成了個“無父無母”的孩子。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小潔對父母有著嚴重的仇恨心理。在學校,同學一提起父母,她就暴怒不已,常常和其他孩子打架。為此,許多孩子都找老師“告狀”,說小潔如何如何不講理。老師得知後,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說:“我爸媽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離婚了。那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沒人要的孩子。看見別的同學有父母接送上學,手拉手去玩,心裏就十分難受。所以,我一聽到別的同學說他們的爸媽如何好,就想動手打人。”
孩子的行為令人吃驚,孩子的心理令人擔憂,也令人心酸。這麼小的一個孩子竟因父母的離異,形成了如此強烈的偏激心理,能說不是事出有因嗎?可是,生活中有許多父母在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偏激時,總覺得是孩子不聽話造成的。殊不知,所有的偏激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與父母平時的教育和漠視有著密切的關係。
◎糾正孩子偏激的心理
孩子看問題偏激,與父母對著幹,是很多家長感到頭痛的問題。那麼,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偏激的毛病,該如何去化解呢?
作為家長,首先要避免兩極思維,不能把社會價值觀念片麵地灌輸給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在教育子女時,要孩子隻知競爭,不知合作;隻知獨立奮鬥,不知關心集體和他人;隻知計較經濟報酬,不知還有奉獻精神。而用這種方式教育培養孩子,必將造成孩子的偏激思維,甚至出現人格問題,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