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家長發出過這樣的感歎:我的孩子性格比較偏激,有時犯錯受到我的批評,他就會說:“都是我錯,全都是我的錯。你全對。”可眼睛卻斜瞪著我,像望著仇人。有時我氣急了想打他,剛舉起手,他就說:“你打死我吧,我死了你就不會生氣了!”天啊!他才9歲,怎麼會如此偏激呢?
孩子出現這種偏激心理,真是孩子的原因嗎?如果是,那麼,你的孩子又是如何教育的呢?他的偏激心理肯定不是一天兩天所形成的。所以,當孩子出現偏激心理後,做家長的一定要注意:
教導孩子不要用已有的態度或帶有色眼鏡去認識人、事、物。應當看到什麼就反映什麼,一是一、二是二,既不誇大,也不縮小。
告誡孩子不要受感知的表麵性、局部性的影響,不要以情代理、以貌取人。在錯綜複雜的現象麵前,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以理辦事、以理服人,使孩子對人、事、物的認識,客觀準確一些,全麵透徹一些。
鼓勵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有的孩子之所以有偏激的毛病,是因為總拘泥於自己封閉的小圈子中,不了解社會,缺乏人際交往與溝通,因而就總用有色眼鏡或猜測的心理看問題。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經一事,長一智”。作為父母,隻有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走向社會,接觸生活,經常與他人交往溝通,才能減少偏激性,減少思想上的幼稚性,慢慢走向成熟。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告誡孩子不要受感知的表麵性、局部性影響,不要以情代理、以貌取人。在錯綜複雜的現象麵前,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以理辦事、以理服人,使孩子對人、事、物的認識,客觀準確一些,全麵透徹一些。
2. 堅持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使孩子具備勇敢、頑強、堅韌、果斷等良好的意誌品質,有效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
★育子必讀:偏激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經常說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傷害別人。他的爸爸思考後,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顆釘子。
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但在後麵的幾天裏,他學會了控製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孩子,從現在開始,每當你要發脾氣時,你就去拔一顆釘子。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複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裏留下了一個傷口,它們像這個釘子洞一樣,傷口難以愈合。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複。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持你,向你敞開心扉。所以,你以後再也不要隨便對人發脾氣了。”
孩子,我要對你說
1.偏激在情緒上的表現是按照個人的好惡和一時的心血來潮去論人論事,因而缺乏理性的態度和客觀的標準,易受他人的暗示。
2. 要克服偏激,隻有對症下藥,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曆,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全麵、靈活、完整地評價事物,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