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良好的職業習慣助你捕獲機會(1)(1 / 3)

布在各行各業的優秀人士——成功的企業家、銷售員、政分客、醫生、律師等,他們身上無不擁有良好的職業習慣。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負責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並用青草誘之,牛仍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隻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員工,成為公司的主角,成為老板眼裏的優秀員工,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麼你必須明白一點——是你的職業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習慣是你的終身伴侶,它可以是你最好的幫手,也可能是你終生的拖累。

它會推著你前進,也可以把你拖向失敗的泥塘。

馬上行動,一刻也不拖延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促銷會上,美國某公司的經理請與會者站起來,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麼東西。結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坐椅下發現了錢,最少的撿到一枚硬幣,最多的拿到100美元。這位經理說:“這些錢都歸你們了,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沒有人能猜出這是為什麼。最後經理一字一頓地道出了個中緣由:“我隻不過想告訴你們一個最容易被大家忽視甚至忘掉的道理:坐著不動是永遠也賺不到錢的。”

這是一個多麼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啊我們往往埋怨機會總是與自己擦肩而過,成功總是與自己相隔一步之遙。而實際上,我們如果能夠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大凡成功的人,隻不過是能夠及時站起來而已。

當你坐著瞻前顧後,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那些智者,正果斷地站起來。站起來,才不會在下一次機會來到的時候,猝不及防,束手無策,繼而失之交臂。

比如,桌子上有一份需要周五之前上交的公文。它很煩瑣,讓人一看就頭疼。自然,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打開公文,一點一點地完成它。不過拖延者可不會這樣想,他們會用其他種種方法把自己的時間填起來,或是幹脆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喝杯咖啡,然後自我安慰說這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時間到了周四的晚上。這時候他們會驚慌失措,恨不得徹夜不眠地工作。周五早上,他們會努力睜著猩紅的雙眼,筋疲力盡地把公文放在領導桌子上。麵對如此“勤奮”的下屬,哪個領導還會忍心責怪他做的公文不夠完美?

於是拖延者就在內心小小地滿足了一下:工作完成了,在領導麵前還做出了一副勤勤懇懇的樣子,最重要的是,自己好像“更有效地”利用了時間。

工作中,如果對上司的指令反應不快,就會形成拖延的習慣。

拖延是對自己的糟蹋。習慣性的拖延者,會編造理由,會自我欺騙,最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當然,這樣的人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員工,更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上級安排下級做事是組織的基本狀態。很多事情按要求都需要盡快完成,而有些事情是要立即去做的。如果下級反應遲緩,沒有按要求執行,不僅影響工作,也影響上級對下級的評價。久而久之,個人的成長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我們認準了一項工作,那麼我們就要立即行動,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懶惰而一事無成。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必須日事日清。對有些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有些人來說時間是廢品。一百次的胡思亂想抵不上一次行動。

有一個寓言故事很有趣。

有個落魄不得誌的中年人,每隔兩三天就去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第一次到教堂時,他跪在聖壇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分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幾天後,他又垂頭喪氣地來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願意更謙卑地服從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複他的禱告。

如此周而複始。

到了最後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聆聽我的禱告呢?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發出一陣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聆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聰明人雷厲風行,糊塗蛋拖拖拉拉。一個人應該盡早,而不是迫於形勢去做某事。聰明人當即就會斷定什麼該早點幹,什麼該晚些做,並且幹得很開心。立即行動,這種態度還會減少準備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難與阻礙,引領你更快地抵達成功的彼岸。

迅速反應能改變一個人的工作作風和辦事風格,可以避免因忘記上司的要求而處於不利的局麵或者遭到處罰。如果你經常丟三落四,不時忘了上司交辦的公事,你更應該馬上行動,一刻也不能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