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良好的職業習慣助你捕獲機會(2)(1 / 2)

不給工作留尾巴

有一次,上司讓一個同事幫忙把屋子裏壞了的兩個燈管給換下來。當時屋子裏安裝了五十多個燈管。“小陳,你去上麵把那兩個壞掉的燈管換一下,好不好?”上司態度溫和地對同事小陳說。

“不用吧,頭兒,”小陳回答,“五十多個燈,隻壞了兩個,沒有關係的,幾乎不受影響。再說,還可以省一點兒電。等多壞幾個再換吧。”

上司說:“這不好,你還是把壞了的先換下來,這樣更明亮一點兒。”

後來小陳勉勉強強地去把壞掉的兩個燈管給換了。

但他是怎麼做的呢?他把換下來的那兩個燈管,隨手一擱,也不收拾,換下燈管就什麼也不管了,以為任務已經完成。包燈管的紙筒,還有線頭、電線、電容器,都隨便地放在一邊。另外,椅子上還有兩個鞋印。因為他是穿著鞋子上去的,也沒有墊什麼東西。他下來後,椅子就歪掉了,他也不扶,然後就走了。整個過程就是如此。

你能說這樣的員工是合格的員工嗎?遺憾的是,在今天的職場上,許多人都是這樣,把活幹到一半,留下一個爛攤子,讓別人來收拾。

大家都知道,香港有一個超級明星叫劉德華。劉德華對“給工作留尾巴”的員工的批評可謂一針見血,他說:“像這樣的員工,是沒有前途的。”現在有許多這樣的員工,老板、上司吩咐他做事,他勉勉強強地做了,但總要留下一個小尾巴。像那個小陳,還得把阿媽阿嬸叫來做清潔,幫他把東西歸類好,把桌子擦幹淨,把椅子扶正,把地掃一下。

劉德華被稱為香港娛樂圈的“常青樹”。我想,他之所以那麼成功,不光是他的藝術造詣深厚,更在於他的職業態度。他是那種不僅有小聰明,更有大智慧的人。

人們喜歡劉德華,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英俊瀟灑,更因為他勤奮、孝順、和善及追求完美、不斷進取的王者氣概。

論唱歌,他沒有張學友那樣動人的歌喉;比演技,他沒有梁朝偉那樣精湛的技藝;說跳舞,他沒有郭富城那樣瀟灑的舞姿。

但是,劉德華卻用他的勤奮、敬業和真誠征服了億萬歌迷和影迷。

有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

有一次張學友舉辦了一場個人演唱會,劉德華到場為朋友捧場,唱了一首《冰雨》。在演唱會的現場,劉德華做了一個真實的冰雨場景:當歌曲唱到一半的時候,真的有一盆冷水從頭上澆了下來。歌迷們發出一陣狂呼,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本來是張學友的個人演唱會,他是作為嘉賓被邀請來的,以他“天王”之尊,大可不必真的來一盆“冰雨”。我想,要是沒有那盆冷水,普通歌迷也不會說他什麼的。再說,他也沒有必要唱《冰雨》,大可換一首別的歌曲。

劉德華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是他的職業態度——敬業。正是這種職業態度,造就了他二十多年來在華人娛樂圈的不老神話。

劉德華批評過的這種“給工作留尾巴”的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注意。

你要想受到老板的重視,得到上司的青睞,千萬不要“給工作留尾巴”。我們要做好本職工作,但不能做好了這件事,卻產生了另外一件麻煩事。這隻會增加企業的成本,老板是不會喜歡的。

不給工作留尾巴,就要做到在工作中追求盡善盡美,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一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少留遺憾,一個不可替代的員工最本質的核心還是幹好自己的工作。最完美的職業道德就應該表現在工作中力求完美,高效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務,而不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在工作中留有尾巴。

你應該知道,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他不是根據一個人是否天天上班,而是根據實際工作績效來判斷他的價值的。像這種完成了一件事,卻同時給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的做法,哪裏還有績效可言?

這就要求追求不可替代的員工力求做到最好。很多企業甚至要求員工“要麼做到最好,要麼你就離開”。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麼,微軟離破產就隻有18個月了!”

這是比爾·蓋茨時常告誡雇員的話。這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然而,仔細品味,確實如此。所以他對員工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們一天24小時地磨工作,我隻希望你們盡全力把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我理解的“最好”的意思,應該是起碼不能給自己幹過的活留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