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良好的職業習慣助你捕獲機會(3)(1 / 2)

確實,在職場上,許多人很有心機。許多表麵上對我們甜言蜜語的人,背地裏卻別有用心。所以,要想遊刃有餘地處理好同事關係,既要善於和同事之間協作,又要防止被小人所利用。一定要用一雙慧眼,明辨是非。至於公司給你加了薪水,還是不要公開為好,以防小人從中造謠生事,惹出禍端。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本來老板想多加一點給你,因為你亂說話、愛張揚,搞得全公司人盡皆知,造成很不好的影響,那下一次再有加薪的機會,老板就不會考慮你了。

現在的社會太複雜了,誰也保證不了周圍的人沒有壞心思。

社會上的壞人很多,周圍想害我們的人也不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就需要有一些自我保護、分析判斷的能力。

比如說,你是一名銷售人員,你把公司的產品賣給一家企業。

你很信任這家企業,你把貨物發出去了,甚至親自把貨送到對方手上,但錢款卻一直收不回來。你是不是很受傷?壓力是不是很大?老板會不會懷疑你的能力?因為回款是銷售裏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賣得多,收不回來錢,那損失更大。許多公司是被債務、欠款拖死的,畢竟中國的信用體係還不是很完備。作為一個聰明的銷售員,作為一個老板眼裏的VIP員工,你應該怎麼做?首先你要判斷這家公司好不好,曆史上的信用記錄如何,這家公司的支付能力如何,有沒有資金實力,有沒有付錢的意願,同行怎麼看這家公司?

再如,公司裏的有些同事可能就是小人。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取得成績,獲得榮譽之後,有的人殷勤地表示友好;而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他們則躲得遠遠的。這種極度利己的實用主義態度是很可鄙的。

那次我替公司在餐廳門口找女工的經曆,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在餐廳走廊門口貼的招聘廣告,字是我寫的,辦法是我想的,為的也是解決公司的問題。但有的小人看見我做成了事,有了功勞,心裏嫉妒得不行,恨得牙癢癢,他們就想著法子來破壞、來中傷、來造謠,甚至打小報告,私下給你挖陷阱、使絆子。當時就有一個同事,跑去對老板說:“老板你看,這就是佘繼標寫的字,亂七八糟的,什麼高薪聘請女工,有暖氣,有空調,易操作,有無經驗均可。這字寫得東倒西歪的,多影響公司形象啊!再說,我們的工作還是需要熟練工人的吧!”

說實話,我也承認自己字寫得不夠好,但我的目的是為了公司。再說,能招來人,解決公司的燃眉之急,這才是最重要的。

做事的人總是容易犯錯誤,授人以柄;不做事的人,卻往往通過攻擊別人,來顯示自己的高明。我就是吃了這個虧。老板把我叫去,罵了我一頓,這讓我很傷心,對我的積極性是一個挫傷。好在後來我想開了。反正我這樣做,不是為老板,而是為自己的事業、前途,我問心無愧。

競爭才有活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各個企業都引入了競爭機製。競爭才有發展,競爭才有活力,競爭才有機遇。也隻有通過競爭,企業員工才能不斷提高,保持進步。

台塑老板王永慶隻有小學文化,但很愛學習。他之所以能成為台灣的“經營之神”,其奧妙就是他向報界宣稱的“與自己競爭”。他是怎樣向自己發出挑戰的呢?第一是養成一個好習慣長年不變。一個好習慣保持10年、20年、30年都不變化,很不容易,這也可以說是難度很大的自我競爭。第二是新人入廠都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不看學曆,看閱曆,更著眼於經驗。第三,與別人的競爭都無關緊要,而與自己競爭才是第一位。所以他常問下屬的問題是:“你的下一步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合理嗎?”“為了這個目標,你在做什麼?”他把合理化作為這三個問題的評斷標準。他常說:“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超越自我。”

以前有人問我:一個企業是分開好,還是作為一個整體來運作好?這沒有定論,也沒有規律,關鍵是要發揮協同優勢。而如何發揮優勢、如何管理,這就是考驗管理者智慧的問題了。

如何管理取決於員工的素質。首先要問你公司裏有多少個厲害角色,有3個、4個,還是5個?這些人團結嗎?根據我的經驗,他們是很難團結的。中國人有這個習性,誰也不服誰,很難齊心協力。孫中山先生就曾評價說,中國人像一盤散沙。企業找到優秀的人才或許並不難,難就難在讓他們發揮協同的力量,能起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