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性疾病:心髒病,如心力衰竭;腎病,如蛋白尿、腎功能不全;肝病,如肝硬化;癌症晚期、消耗性疾病晚期的惡病質患者。
(2)下肢淤血性疾病:主要有三種。
一是下肢淺靜脈瓣關閉不全,又稱下肢靜脈曲張。此病與長期站立工作、下肢受寒損傷有關。患者自覺患肢沉重,酸脹乏力,小腿肌肉經常痙攣。由於局部皮膚營養不良還會並發濕疹性皮炎、潰瘍、丹毒等。
二是下肢深靜脈瓣關閉不全。患肢沉重感及酸脹疼感較重。持續深靜脈高血壓和穿通支關閉不全使深靜脈血逆流入淺靜脈,因而有下肢靜脈曲張表現,一般用彩色多普勒檢查可清楚地顯示下肢深靜脈和穿通支的各種異常,從而明確診斷。
三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見於以下四種情況:①盆腔及下肢手術和其他大手術後。②病重臥床。③靜脈挫傷、靜脈注射輸液及靜脈炎症。④血液高凝狀態,如脾切除後、癌症、應用止血藥或脫水藥、心肌梗死、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等。臨床特點是突然發病,患肢(單側)迅速腫脹、疼痛,站立時加重。局部皮膚青紫色,常稱“股青腫”。患肢大腿、小腿均可增粗,腓腸肌有明顯壓痛,足背展屈時疼痛。
(3)營養性疾病:由於老年人進食較少,消化功能減退或患慢性消耗疾病等,導致身體營養缺乏,這時患者常伴有貧血,同時因免疫功能減退而易發生感染性疾病,也可因維生素B(下標1)缺乏而出現發麻。
(4)心源性疾病:這是因心髒功能減退所致,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見。這時檢查心髒可發現有器質性雜音和心髒擴大等病理性改變。
此外,鈉鹽攝入過多、用藥不當,以及因局部感染,如維生素B(下標1)缺乏等引發的腳腫,在老年人中也較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