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的意思。眼睛突然失明。氣候驟冷驟熱,驟風驟雨,稱為暴氣。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的證候。突然劇烈腹瀉,如水傾注,故名。泄瀉時量多,急暴而下,迫不及待,故又稱為“暴迫下注”。多由於熱迫大腸所致。指突然發生的高熱,都屬於實熱證,多見於急性傳染性疾患。針刺法之一種。是用較多的針刺在病位前後左右的經絡上,放出瘀血。因其出血點較多,形如豹紋,所以稱為豹紋刺。背部筋脈拘急,出現角弓反張的症狀。
腎髒積氣所產生的一種自覺氣從小腹上衝至胸脘、咽喉,並伴有腹部劇痛,往來寒熱,甚至昏厥的病變,稱為奔豚。又稱為賁豚、奔豚氣。奔是奔跑、奔竄的意思;豚指小豬,用以比喻病發有如小豬奔竄。
即奔豚,因屬氣機病變,故又稱為奔豚氣。參見奔豚條。
①即股部(大腿部)的代稱。②指股部的上半部。
①指內髒機竅阻塞,神誌活動障礙的昏迷症。②大小便不通,也稱閉。
是中風病變中的一個證型。有陽閉和陰閉之分。陽閉牙關緊咬,兩手握固,麵赤氣粗,脈多洪大弦滑或雖沉而數實。陰閉麵色蒼白,口唇青紫,痰涎壅盛,神情安靜,四肢冰涼,脈多沉滑。陽閉為風火痰熱內閉所致。陰閉為痰涎內閉所致。
閉為小便不通。癃是小便點滴而下。今多將小便不通、排泄不暢、點滴而下等病症,稱為閉癃。
①即股骨大轉子的部位,位於股部外側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顯著隆起的部分。②指骨盆外側中央髖臼的部位,又名“機”。
痹,通閉,即閉阻不通之意。凡因風、寒、濕三種邪氣混雜侵襲人體,而致肢體關節麻木疼痛,甚至變形的疾病,都稱為痹證。臨床上根據病因和症狀,主要可分為風痹(行痹)、寒痹(痛痹)、濕痹(著痹)、熱痹等四種。
痹病和厥病合稱。
俠同夾,指脊椎兩旁有麻木感。
五官之一。隆起於麵部中央,上連額,下連人中,又稱為明堂。連額處名,又名山根、下極、王宮。前下端尖部高處,名鼻準,又名準頭、麵王、鼻尖。
以下至鼻尖,名鼻梁,又名天柱。鼻尖兩旁隆起部分為鼻翼,鼻翼下為鼻孔。鼻孔內通咽部,鼻孔前鼻翼下部分有鼻毛環生。鼻為嗅覺器官,又是呼吸出入的門戶,為肺之竅。其生理病理皆與肺有密切聯係。
以鼻不聞香臭,流濁臭涕不止為主症的病變。重者頭暈目眩,前額疼痛,或鼻中血水淋漓,稱為腦漏,又稱腦寒、腦崩、控腦砂。多為風熱或濕熱壅肺,日久不解所致。即鼻尖。即鼻孔深處的通道。鼻出血。鼻孔赤癢,潰爛疼痛,下連唇際成瘡,涕多而黃,形體消瘦的兒科病症。多為飲食不調,上焦積熱,壅滯肺氣所致。
鼻翼扇動為掀,氣喘胸高是挺,是呼吸困難而迫促的表現。指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與原發病症不同的證候。通常主要指病情加重的證候變化。萬物初生為化,從初生、發展到毀滅的過程,稱為變。化是化生的意思。變是演變、轉變的意思。古人認為,嬰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生理關係,有定期的發熱和身體不適,這屬於正常生理現象,這種現象稱為變蒸。生於指(趾)端,初為紅點,次變黑色,小者如黍如豆,大者如梅如李,腫痛應心,腐筋爛骨,膿如豆汁的外科病症。多由外傷染毒,或髒腑火毒凝結而成。指病位在肌膚表層。一般指外感初期,起病急,病程短。
①對人體內外部位的區分。表指身軀下外界接近的淺表,如皮膚、肌腠;裏指體腔之內,如五髒六腑等。②八綱辨證中用以區分疾病位置淺深的概念。新感外邪,病勢輕淺的屬表;久病不愈,病熱沉重的屬裏。③髒與腑相配合的關係,也稱為表裏。如心與小腸相表裏,肝與膽相表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