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桂連西齋。正德庚午(五年。)刻漢《董仲舒集》一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八。(雲有“正德庚午桂連西齋印行”木記。)

顧起經奇字齋。嘉靖乙卯刻《類箋王右丞詩集》十卷、《文集》四卷,見《範目》詩集類、又見《繆續記》。(雲後有“嘉靖三十四年塗月白分錫武陵家塾刻”一行。)萬曆元年刻《標題補注蒙求》三卷,見《丁誌》。(雲板心刊“奇字齋”三字。)

楊氏歸仁齋,亦稱清白堂。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事文類聚》一百十七卷,見《楊誌》、《丁誌》。(按四庫著錄元麻沙本,前集六十卷,後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卷,別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遺集十五卷。(餘藏萬曆丁未鄒可章重刻此本))刻陳子《資治通鑒綱目外紀》一卷,金履祥《通鑒前編》十八卷,朱子《通鑒綱目》五十九卷,商輅《通鑒續編》二十七卷,見《丁誌》。(明歸仁齋書林刻本。)

純白齋。萬曆元年重刻《荊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附錄》一卷,見《丁誌》。

武林馮紹祖繩武觀妙齋。萬曆丙戌(十四年。)刻《楚辭章句》十七卷,見《丁誌》。

泊如齋。萬曆戊子(十六年。)刻《宣和博古圖》三十卷,見《孫記》、《繆續記》。刻《考古圖》十卷,見《天祿琳琅》八、《陸續跋》。

豫章璩之璞燕石齋。萬曆乙未(二十三年。)刻王世貞《蘇長公外紀》十卷,見《繆記》。

真如齋。萬曆庚戌(三十八年。)刻劉嵩《槎翁詩》八卷,見《丁誌》。(雲目錄後有“萬曆庚戌王正吉山陰王應遴堇父監梓於真如齋中”木記。)

喬可傳寄寄齋。萬曆辛亥(三十九年。)刻《路史前紀》九卷、《後紀》十三卷、《國名紀》九卷、《發揮》五卷、《餘論》十卷,見《繆記》。

雙甕齋。萬曆丙辰(四十四年。)蔡達甫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徐勃輯《外紀》十卷,見《丁誌》。(雲板心有“雙甕齋”三字。)

金陵奎壁齋。崇禎六年彙刻《忠經。孝經。小學》十卷,見《繆續記》。(雲前有崇禎六年諭旨,又有牌子,雲“莆陽鄭氏再訂金陵奎壁齋梓”十二字。)

單恂淨名齋。崇禎戊寅(十一年。)刻宋嶽少保《忠武王集》一卷,見《丁誌》。(雲華亭陳繼儒輯,門人單恂訂本,板心梓“淨名齋”三字。)

歙岩鎮汪濟川主一齋。無年號刻《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見《孫記》、《瞿目》、(誤作王氏。)《楊誌》、《丁誌》。

霏玉齋。無年號刻《重刊分類補注李詩全集》二十五卷、《文集》五卷,見《繆記》。一曰山房。則有:徐育萬竹山房。嘉靖甲申(三年。)刻《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見《繆記》。(雲胡序板心有“萬竹山房”四字,目錄後有“姑蘇後學尤桂朱整同校正”字。)

喬世寧小丘山房。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錄》一卷,見《森誌》、(雲板心有“喬氏世寧小丘山房刻行”等字。)《丁誌》。

武林馮念祖臥龍山房。萬曆丙戌(十四年。)刻元徐天祜《吳越春秋音注》十卷,見《天祿琳琅》八。(德輝按:目後有木牌記,雲“萬曆丙戌之秋武林馮念祖重梓於臥龍山房”。後板歸楊爾曾,丙戌改戊戌,馮名改楊名,二本吾皆有之。)一曰草堂。則有: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嘉靖丁酉(二十五年。)刻《張說之文集》二十五卷,見《孫記》、《瞿目》。(雲明初椒郡伍德手錄本,作記屬子孫付刻。至嘉靖間,其後裔刻之。序後有“嘉靖丁酉冬十月朔旦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家藏本校刊”一行。)

玉蘭草堂。無年號刻陶九成《南村輟耕錄》三十卷,見《繆記》。(雲邊闌下每葉有“玉蘭草堂”四字,再下則載匠人姓名。)一曰書林。則有:書林劉寬。宣德乙卯(十年。)刻朱子《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四。

書林餘氏。正統辛酉(六年。)刻《十八史略》二卷,見《森誌》。

書林龔氏。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黃震《黃氏日鈔》九十七卷,見《浙錄》、《楊誌》。

書林童文舉。萬曆三年重刻袁表校刻《脈經》十卷,見《森誌補遺》。

書林董思泉。萬曆辛巳(九年。)刻《墨子》六卷,見《楊誌》。(雲:“首簽題‘鹿門校刻墨子全編’,上層有書林董思泉識語,稱得宋本請茅鹿門讎校。首有萬曆辛巳茅坤序,稱別駕唐公得墨子原本,將歸而梓之雲雲。然則鹿門第為唐公作序,並未與讎校之役。其中古字古言,多為書估所改。如‘丌’本古‘其’字,皆改為‘亦’字,可笑之甚。鹿門雖陋,恐不至此。”又雲:“日本寶曆七年源儀重刻此本,以諸本之異同者校勘於書眉。不惟勝此本,且勝畢氏所據之道藏本。惜乎源氏無卓識,不刻其所引之一本,令人歎息也。”德輝按:吾有源刻本,又有嘉靖癸醜陸穩序唐堯臣刻本,乃知茅序即用陸序原文,改題茅坤姓名。書估作偽欺人,楊氏誤信之,殊可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