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你的奶酪在哪裏(1 / 3)

簡單的行動比複雜的思想更有用

從前,在一個遙遠的迷宮裏住著四個小精靈——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為了填飽肚子和享受樂趣,他們每天都在神奇的迷宮中跑來跑去,尋找一種叫“奶酪”的黃澄澄香噴噴的食物。曆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奶酪站。從此以後,四個小精靈建立了熟悉的路線並形成了各自的生活習慣,過起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安逸生活。突然有一天,兩隻小老鼠發現賴以生存的奶酪不見了,他們想也沒有想,就匆匆穿上跑鞋奔向迷宮深處尋找新的奶酪,並經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陷入了迷茫之中。起先,他們以為是誰和他們開玩笑,就在奶酪站的周圍四處尋找,但是沒有找到。他們哼哼唧唧,猶豫不決,破口大罵世界的不公平,用盡一切惡毒的語言來詛咒搬走奶酪的黑心賊,然後開始消沉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其中的一個小矮人認為,與其這樣盲目地等下去,還不如深入到迷宮深處去尋找新的奶酪呢,他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壓力和同伴的勸阻,終於深入迷宮,並找到了新的奶酪。而另外的一個小矮人則在原地徘徊,閉眼苦想著“我的奶酪在哪啊”,最終他餓死了。

這是一個有關“奶酪”的故事。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自己想要得到的“奶酪”,我們追尋它,想得到它,因為我們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和歡樂,而一旦我們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時,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甚至成為它的附庸。因此,如果失去了它,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故事中的“奶酪”是我們對現實工作中所追求目標的一種比喻,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它可以是一個穩定的工作,高額的工資,豐厚的資金,晉升的機會,良好的人際關係,老板的賞識,工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地得到這塊誘人的“奶酪”。從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印證,小老鼠尋找到了自己新的奶酪,有一個小矮人卻沒有,因為當麵對同樣的變化時小老鼠做得要好。因為他們總是把事情簡單化,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早有心理準備,而且直覺告訴他們該怎麼辦,對待問題和答案都是一樣的簡單。奶酪站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所以他們也決定隨之變化,於是匆匆穿上跑鞋奔向迷宮深處,而小矮人卻未能如此。他們具有複雜的思維和人類的情感,卻總把事情複雜化:不知所措,怨天尤人,等待別人補償給他們,始終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仍然對失去的抱有失而複得的幻想……這並不是說老鼠比人更聰明,我們都知道人類更具有智慧,但換個角度想,人類那些過於複雜的智慧和情感,有時又何嚐不是前進道路上的阻礙呢?其實,老鼠和小矮人代表我們自身的不同方麵——簡單的一麵和複雜的一麵。

當事物發生變化時,或許簡單行事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便利和益處。在我們的工作中同樣麵臨著這樣的問題,我們沒有注意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抱著堅守工作崗位的態度,一切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缺少改變。我們總是認為改變隻是老板的事,與己無關,自己隻要把分內的工作完成即可,除此無他。於是我們忘記了一個真理:誰也不比誰強,誰也不比誰差。你所擁有的,別人同樣擁有,如何能夠突圍而出,高人一籌?如果隨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發揮創新行為,不僅對公司有利,也對我們個人的形象、聲譽、能力和前途有利,那樣,才會增加擁有更大更好“奶酪”的可能性。

縱觀事業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一個屬於那種因循守舊的人,而是能夠站在適時改變創新的立場上,考慮各種問題的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歐洲的推銷員去非洲推銷皮鞋,由於天氣炎熱,非洲人向來都赤著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此景頓時失望起來,立即打道回府。而另一個推銷員卻驚喜萬分:“這些人沒有鞋穿,一定大有市場啊!”於是,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結果發大財而歸。

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赤著腳的非洲人,由於觀念之差,一個因循守舊,不戰而敗;而另一個滿懷信心,敢於創新,大獲全勝。這就是創新與改變的天壤之別,所以我們要摒棄保守的思想。

有時,擺脫守舊的思想,嚐試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工作或事物,就會得到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在今天,職場中最需要的是迅捷靈活的人,而不是習慣於“按部就班”的工作雇員,如果你做到了,終有一天,你會成功。

戰勝恐懼的第一步就是鼓起勇氣,采取行動

一個小矮人整天抱著幻想,態度消沉最終沒有得到奶酪,因為他已習慣於以前的安逸生活,並且他對未來的計劃完全都建立在那些奶酪的基礎之上,他從沒有想過奶酪從哪裏來,是誰把它們放在那裏的,他隻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奶酪總是會在那裏,所以,他永遠不敢走入迷宮深處尋找奶酪。

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那就是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隻有當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念頭,勇敢走出來,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對待時,你會得到新的奶酪給你的報酬和獎賞。

其實,在工作當中恐懼會不時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比如:害怕犯錯誤,擔心工作做不好,覺得自己可能會被公司開除,害怕同事在上司麵前打你的小報告等等,這些障礙不僅會讓你的活力盡失,而且還會讓你不願意在工作中冒任何風險。

巴頓是一保險公司的職員,他生來遇事便生恐懼。每做一件事情,他總是先想別人會怎麼評價。一想到別人會提出反對意見,會否定他的做法,他就不寒而栗,於是事情也就做不好了。他總想著自己長相不好,沒有親和力,從而不再敢與客戶接觸。更嚴重的是,上司無意中的一句冷語,一個漠然的表情,都令他感到失業的恐懼。結果,他的工作成績總是不能讓人滿意,致使上司真的開始考慮他的去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