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朝廷鷹犬(1 / 2)

張小龍和吳小鳳驅車進了天留客棧。

二人在大院內四處偵窺,不見有人,卻在柴房的草堆下,發現了幾具胸口插著四寸小刀的屍體,乃客棧的老板和小二。原來,小刀幫早有預謀,算準了張小龍和吳小鳳會在此投宿打尖。

二人吃了自帶的幹糧,各自回房休息。棺材則置於張小龍房中。

油燈如豆,光影搖曳。

張小龍坐守棺材,思緒萬千。

……半個月前,四川縉雲山獅子峰頂,斑竹林中的幾間草房,張小龍正為練辟穀術的師父在門外護法,黃獒將一名風塵仆仆的少女帶上了山,她自稱吳小鳳,遞上一封信函。

張小龍拆閱後如遭晴天霹靂……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天公將軍張角舉兵不久,因心力交瘁而逝。其二弟地公將軍張寶,和三弟人公將軍張梁率兵幾十萬連連攻下冀州、東郡、穎川、南陽等地。靈帝劉宏惶惶不可終日,便宣北地太守皇甫嵩為左中郎將,統四十萬人馬,圍剿起義軍。廣宗一戰,張梁等三萬將士全部陣亡。下曲陽一戰,張寶的十萬人馬全軍覆沒。皇甫嵩割下了張寶的首級,送皇帝請功。

正在秘洞中監製兵器的軍師吳天祥,冒著生命之危,偷出張寶的無頭屍身,接上一顆一直由張家長期暗藏的黃金人頭。後來,吳天祥修書一封,命緊隨軍中不離身邊的女兒吳小鳳火速趕往獅子峰,將信送給張寶的兒子張小龍。

張小龍稟明師父“赤腳瘋子”後,帶著心愛的黃獒,隨吳小鳳下山去河南。

張小龍按信中所述,進入滎陽城外的密林深處,在山洞中找著了父親張寶的屍體。然,屍體旁,倒著自刎謝世的吳天祥。吳小鳳從父親遺體的衣衫中發現了一封萬言書,他囑咐女兒必須和張小龍結伴同行,將張寶的遺體護送到巨鹿,把黃金人頭親手交給張角的師弟郭泰收好,以便日後伺機掘寶,備作軍餉,東山再起。

二人含淚焚燒了遺書,埋葬了吳天祥的屍體,帶著接有黃金人頭的張寶遺體上路。

……遙想當年,張小龍十歲時,由父親帶著到獅子峰,拜伯父張角的師弟“赤腳瘋子”為師習武。臨別,父親諄諄教誨:“龍兒,有誌男兒當以天下為己任。你須苦心誌,勞筋骨,餓肌膚,百煉成鋼。日後方可承載天意,為黎民百姓打出一個無貧富無貴賤的太平盛世……切切銘記。”

不想這一別,卻是永訣。

此時此刻,張小龍深感自己任重道遠。丟了父親遺體,謂之不孝;失了太平道的黃金人頭,謂之不忠;不能令天下黎民百姓豐衣足食,謂之不仁;不能照顧好吳小鳳,謂之不義。

不孝不忠不義不仁,罪莫大焉!

無獨有偶,吳小鳳在自己的客房內,燈孤影單,也在思念著自己的父親。

……吳小鳳三歲時,母親溘然而逝。父親帶著她走南闖北,擺場子賣藝糊口,浪跡天涯。後來,父親參加了黃巾起義,因武功高強,諳熟兵書,被拜為軍師。吳小鳳隨父軍中,將祖傳的鳳鳴劍練得十分了得,小小年紀,出生入死,身經百戰,算是軍中的巾幗英雄。而今,父親追隨主帥張寶離開了人間,她唯一可以信賴和依靠的人,僅是張小龍。

她忽然想起,父親在遺書中請張小龍照顧好自己,莫非有弦外之音,希望二人結為伉儷,長相廝守?一念至此,她赧然麵紅。

夜闌人靜,萬籟俱寂。

張小龍依然枯坐獨守,思緒萬千。

黃獒忽然豎起茸茸大耳,辨聽著細似蟻行之聲。

風吹窗開,油燈驟滅。

一個高大的身影匹練般直瀉棺材旁。

“叭!”一聲,張小龍一鞭揮響,宛如遊龍出水。

來人末及站穩,又返身縱出窗外。

黃獒一躍而上,張口就咬。

那人一聲慘叫,倉惶逃遁。

張小龍和聞聲而至的吳小鳳同時掠到院內,但見人影全無。

二人重又回轉張小龍房內,點亮油燈,發現地上赫然多出一隻特大的皀靴,足有一尺四寸多長。原是不速之客剛才落下的。

“飛天蜈蚣戴長腿!”吳小鳳驚道:“此人乃武林中臭名昭著的盜賊劫匪,腿長腳大,行走如風,輕功十分了得。”

“一定是衝著黃金人頭而來。”張小龍道。

忽然,黃獒煩躁不安地跑動著。

張小龍立時警覺,貼耳牆上細聽,道:“鳳妹,正有四匹快騎疾馳而來,事出蹊蹺,八成是衝著我們來的,我去截住他們,辦妥就回來。鳳妹,你須好生守著靈柩,決不要擅離半步。遇有情況,可燃放紅色焰火,我自能及時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