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結束了,地球學生們紛紛去吃飯,他們餓壞了,但是這次的事情,讓他們津津樂道,趙長風證明了地球人,不會輸給任何人!

第二門課也開始了,是星艦設計課程,這門課的重要性,甚至還在核聚變引擎之上。設計需要考慮的事情,遠超核聚變引擎,必須將各個零件的性能考慮在內,然後設計出最完美搭配的組合,實現星艦性能的極限。

這門課的老師,是一個叫做托安的馬麵人。

托安長得細長身材,臉特別長,看起來十分的怪異。

托安是個很溫和的老師,對待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禮,講課的時候也是輕聲細語,有條不紊。

這門課程,本該是第二學期才開始的,因為,如果對各個星艦的零件都不了解,怎麼可能設計出好的星艦呢?

所以,第一個學期,了解星艦的各個部件,第二個學期,才開始嚐試著設計星艦。

不過,不知道為何,地球院的院長,親自安排了這門課程,甚至擠占了其他課程的上課時間。

對此,托安老師是有些不滿的。

他不希望自己教出來的,是一群連星艦的基礎知識,都不懂的學生。

托安老師也曾經找院長大人交涉過,希望第二學期才開始這門課程,但是被一向講道理的院長大人嚴詞拒絕了。

無奈之下,托安老師隻好開始講課了,他為了讓學生們聽得明白,穿插了很多不相關但是又很重要的課程,關於其他星艦部件的內容。

於是,一門每周四個課時的課程,硬生生被他搞成了每周八個課時,增加了一倍之多。

額外的課時,就是托安老師,利用晚上自學的時間,增加的。

自己的自學時間被占用了,但是地球學生們沒有任何的怨言。

托安老師能夠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他們講課,他們又怎麼會反感呢?

星艦的設計課程,難度之大,還在核聚變引擎製造之上。

所以,地球學生們學習的進度,十分的緩慢。

兩周過去了,他們隻學到了三頁的課程內容。

僅僅隻是一個星艦的外殼,就難住了他們。

或許有不了解的人覺得,星艦的外殼有什麼難的?用好的鋼材即可!

其實,這是誤解!

如果需要載人飛行,那麼星艦的外殼,必須具備幾個條件:一、能夠堅固耐用;二、能夠適應高溫和低溫的挑戰;三、能夠阻擋宇宙裏的有害射線;四、能夠減輕星艦的重量;五、能夠適應大氣層裏的環境;等等。

這麼多要求,比地球上造航母的鋼板還要難得多!

而地球上能夠製造航母的國家,不會超過六個。

由此可見,其難度之大。

又有人說了,直接照抄飛馬星的外殼材料即可。

這個話有點道理,但是又不完全正確。

確實可以參考飛馬星的部分設計,但是,由於太陽係和飛馬星係的環境條件不同,導致對星艦外殼的要求也不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修改。

而這個修改,就很難很難了。

舉個例子,金星上麵,溫度高達400度,如果星艦飛過去了,是否需要保護內部的人類,不受外部高溫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