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3)(2 / 3)

找“好戀人”,做“好戀人”

一見鍾情是不可靠的,但一見鍾情又是可靠的。

之所以說不可靠,是因為我們容易執著於源自父母的戀人原型。我們拿著這個模子到處去套,套中了一名異性,就一見鍾情了。但對方和你的過去經常大不一樣,你以為他是你的戀人原型,但這不過是你自己潛意識中對父母的執著而已。

之所以說可靠,是因為我們的確難以擺脫過去,源自父母的戀人原型在我們潛意識中深深紮下了根,這一點很難擺脫。

但比這一切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一個“好的戀人”,也要去找一個“好的戀人”。

幼兒心中,隻有“我”是唯一的主體,而將媽媽和爸爸視為客體。如果爸爸媽媽愛他接受他,就是“好的客體”,他就會最終懂得,爸爸媽媽和他一樣,都是主體。於是,他不僅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愛父母,並最終學會了愛其他人。從此,他對於別人,也是一個“好的客體”了。

在戀愛中,如果你找到一個“好的客體”,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體”,那麼雙方就會進一步成長,真正從孩子變成成人,從對父母原型的執著化為對情侶的愛。

阿蓮其實找到了一個“好的客體”,但她自己沒有去做“好的客體”。嶽東也有過一次機會,從對“壞媽媽”的執著中擺脫出來。前麵提到過的他的初戀女友阿靜,在一個健康的家庭長大,愛他,對他也無微不至。他們相戀了五年,嶽東也感覺到,自己對女性的敵意正一點點被阿靜化解。

但嶽東不是“好的客體”。他像幼兒依戀媽媽一樣,依戀阿靜。同時,他也不斷將對媽媽的敵意轉移到阿靜的身上,從言語上攻擊她。阿靜懂得嶽東攻擊的理由,她一開始努力讓自己包容他,但最終,她告訴嶽東,她不想做他的媽媽,然後逃離了他。

不妨說,對“壞媽媽”的執著是嶽東的一個魔咒,這個魔咒解不開,他就會一直對女性充滿敵意。遇見一個“好媽媽”可以部分化解他這個魔咒,但他自己也必須學會做一個“好的客體”。

別拿自己的尺子量對方

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最後構成了一個現象場,它就像是一個人認識世界的坐標體係。親人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坐標體係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標體係。

同一件事情,因為坐標體係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認識。家裏主要處理的是感覺,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如果,你渴望理解對方,就必須學會放下你的坐標體係,嚐試著進入對方的坐標體係,這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

“很 多人抱 怨‘我無 法理解 配偶到 底是怎 麼一回 事’,這是 我在做婚姻谘詢中最常碰到的問題,”廣州的黃家良谘詢師對我說,“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麵,是因為當事人總是無法做到如其所是地去理解 對方。”“什麼叫如其所是呢?就是,對方怎麼感受的,這才是事實,我們要按照對方的感受去理解他。”黃家良說,“但是,很多人習慣上認為,重要的是發生了什麼事實。但是,他卻不知道,這隻是他眼中的事實,而不是對方的事實。”

黃家良說,每個人都想理解配偶,但因為幾個常見的錯誤,我們常常很難讓配偶感覺被理解。

一、揣測。我們以為,作為最親密的伴侶,我們非常了解另一半。有人說:“他一張嘴我就知道他想說什麼。”這是真的,但是,我們常常隻知道配偶會“說什麼”,但卻根本不理解配偶說這些話時的感受。很多時候,配偶的情緒再明確不過了,但我們仍執著於自己的坐標體係,用這個體係去揣測他的意思。

二、評價。在坐標體係中,我們位於中心,是唯一的主體,其他人都被放在坐標體係上,是我們的分析對象。其他人都是“外來物”,要保持這個體係的平衡和穩定,我們必須去評價一個人,否則就覺得不安全。誇獎和批評都是我們的工具,目的是為了控製對方。對於親密關係來講,這是最糟糕的事情了。

三、出主意。對方一說到“問題”,我們就急著去出主意、提建議忙著為對方“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對方多數時候隻是為了借“問題”宣泄情緒,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建議。並且,我們是從自己的坐標體係出發為對方出主意的,這會嚴重地妨礙理解的達成。揣測:“我的丈夫有外遇”

“聽說成功男人 40 歲離婚已是定律,我的丈夫是不是也這個樣子?”徐太太給我寫信問道。徐先生現在是一家外資公司的副總經理,徐太太是公務員。

徐太太已結婚 15 年。前十年,他們兩地分居,她在江西,丈夫 在廣州。分居雖然痛苦,但她和丈夫相互支持,相互鼓勵,關係一直不錯,很少爭執,也很少吵架。五年前,她調到廣州,但沒想到相聚不如不聚。這五年,兩口子不斷發生爭執,激烈爭吵已經不下 20 次了。徐先生不止一次提到“我們早晚要離婚的”。 “他是不是想找碴鬧離婚?”徐太太問,“我自問自己沒有任何問題,每次都是他挑頭吵架。” “你們常為什麼吵架?”我問她。 “每次都一樣,”徐太太說,“都是因為我要見男同學或男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