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中國式家庭(5)(3 / 3)

…………

盡管發生這麼多父母虐待孩子的案件,仍有許多人認為,“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成立的。他們不講邏輯漏洞,而強調說那些案件是特例。一個朋友對我說:“父母不愛孩子的,我估計是千分之一。”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可以上百度的“爸爸吧”“媽媽吧”“父親吧”和“母親吧”去看一看(方法很簡單,打開 www.baidu.com 後,點擊“貼吧”,然後單獨輸入爸爸、媽媽、父親或母親就可以進入相關貼吧),你會發現,以愛的名義虐待孩子的父母,或者不屑於借用愛的名義而直接虐待孩子的父母,實在太多太多,而對父母仿佛有刻骨仇恨的孩子,也一樣太多太多。

我自己收到的信件中,至少有 20%的信件談到了父母對自己的身體虐待或精神虐待,也有部分信件是做父母的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的虐待,但他們控製不住自己,於是寫信向我求助。

這是一個必須直麵的事實。

現代的臨床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一個成年人的關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關係模式的再現。假若一個人沒有什麼理由地殘忍虐待甚至殺害其他人,那麼可以基本推斷,這個人曾被殘忍虐待過,譬如虐待小保姆蔡敏敏的珠海女雇主魏娟。從這個角度上看,最終展現在一個成年人身上冷酷的惡毒,可以回溯到他的童年關係,而且多數可以回溯到他與父母的關係。複旦碩士 ZLL 在虐貓的時候,不過是把父親對待他的方式轉移到了貓身上而已。

並且,直麵這個事實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很多人控製不住自己,或者冷酷地對待自己的配偶和兒女,或者殘忍地對待社會上的其他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無法直麵自己有一個“壞父親”或“壞母親”的事實。我們的社會特別講孝道,即便父母虐待了自己,我們也要認為父母是對的。但是,這種理性上的接受不能遏製住他情感上的仇恨,而父母是不能恨的,所以他們把這仇恨轉嫁到配偶、兒女或其他人身上了。

這種轉嫁機製,是很多惡行的基礎。經常有人給我寫信說,他想殺人,他想傷害別人。假若你和這樣的人對話,他們一開始會對你說,那些人如何如何對不起他,但隨著聊天的深入,他最終會承認,最對不起他的不是那些人,而是他的父母或其他“至親至愛”的人。

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講孝道的社會,“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我們寬恕那些虐待甚至殺死孩子的父母,也讓我們看不到惡最初是如何滋生的,從而讓我們整個社會都不能直麵相反的事實。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向歐美國家學習,他們有一個較成熟的社會體係來監控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以及剝奪嚴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撫養權。

切記:父愛和母愛是偉大的,這是整個人類不斷繁衍並傳遞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這遠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

真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斷檢討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具體方式。“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懶惰的邏輯,是父母們為自己開脫的最佳借口,假若你特別迷信這句話,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檢討。

謊言(二):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這是我們社會最典型的一個愛的謊言,父母們用這個謊言控製孩子,老師們用這個謊言控製學生,男人用這個謊言控製女人,女人也用這個謊言控製男人。

這個謊言是我們的一個集體無意識,它源自我們共同的一個經曆:

當 1~3 歲的孩子蹣跚學步並開始探索世界時,大人們忍不住要替孩子們完成任務。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時,大人們遞給他;孩子四處爬來爬去時,大人們因擔心而製止他;孩子快樂地玩耍並大喊大叫時,大人們警告他們小聲一點……

總之,大人們為了安全,為了“愛”孩子,嚴重妨礙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並且,等孩子長大後,我們變本加厲地這樣做。譬如,幫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替孩子作所有的決定,當孩子拒絕接受時,就以“愛”的名義強迫孩子接受。家長們在這樣做,老師們也在這樣做。這樣做,是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作選擇時,那麼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隻有作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這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作選擇,那麼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麼“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

以愛的名義替孩子作選擇,這會有極大的迷惑性。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對,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會因此而苦惱,父母發現,他們必須一直為孩子操心,而孩子則會經常感到“悶”“煩”,甚至還會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著自己的脖子一樣。

這種窒息感不難理解,因為父母替孩子作所有的決定,就是在從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