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別人得到的並非是你自己失去的。在一些人的固有的思維模式中,一直認為要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比如你幫助別人提了東西,你就可能耗費了自己的體力,耽誤了自己的時間。
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就意味著自己吃虧。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你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中的成功,取決於你與他人合作得如何。“合作”一詞指在群體環境中普遍發生的社會關係。群體,一般被定義為一起工作以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群人。群體的成員互相作用,彼此溝通,在群體中承擔不同的角色,並建立群體的同一性。
社會學家指出,群體的成功要涉及一係列複雜的思考和語言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許多人所沒有係統掌握或完全擁有的。那些在社交方麵很成熟的人,他們極容易適應任何的群體環境,能與許多不同的個體進行友好的交談,與他人和諧地、富有成效地共事,用清楚的和有說服力的觀點影響群體的思考,有效地克服群體的緊張和自我主義,鼓勵群體成員守信、創造性地工作,並能使每一個人集中精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就像丹尼爾·戈爾曼在其暢銷書《情商》中指出的,這些複雜的思考、溝通和社交技能對於生活中取得成果,常常比傳統的智商或職業技能更加重要。你可能對你所熟知的人取得成功感到迷惑不解,因為他們似乎也不是最有知識或最聰明的,他們的成就似乎不是“你所認識的人”所能取得的。但正是因為他們具有良好的社交和溝通技能,再加上他們的學識和才智,他們取得了人們所想象不到的成功。不過,他們具有的社交和溝通的技能,許多人通過觀察、實踐和批判的思考也能夠(而且需要)培養出來。
與他人合作比單獨工作有許多好處。首先,群體成員具有不同的背景和興趣,這可以產生多樣化的觀點。實際上,與他人合作可以產生出任何個人隻靠自己所無法具有的創造性的思想。此外,群體成員互相提供幫助和鼓勵,每個人都能貢獻出他或她獨特的技能,團體的一致性和認同感激勵著團體成員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鬥,這是一種“團隊精神”,它能使每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俗語說得好:“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一群人一起工作,如果全力以赴,組織有序,就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當然,與別人合作不等於沒有原則的遷就。我們經常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特殊的遺傳基因的組合,決定了他們有不同的生理條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的經曆不同等,決定了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氣質、思維方式。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裏,隻要個人的行為不妨礙社會的健康發展,不妨礙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也不能消除這種差異。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得到每個人的首肯,不能與每一個人都成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隻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在與別人交往中,也不要一味地遷就別人,從而丟掉自己的個性。
>>>要學會自信和主動地和人去交往
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際關係世界是每一個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這個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總是慨歎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幫助,缺少愛,那種強烈的孤獨感困擾著他們,折磨著他們。
如果你與周圍的人,關係處得不夠好,你可以隨便撿幾個理由,說明你是如何清白無辜,不是全在他人。或許你的解釋很有說服力,不過你應該想到的是,這種不良的人際環境,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