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得體處世,用思想的力量塑造自己 (1)(1 / 3)

要向生活得自如,就必須有一種深入學習的欲望,一種強烈的提高你的為人處世和社會交際能力的渴望。

——戴爾·卡耐基

在你過去的生活中,你傷害過誰,也早已忘記了,可是被你傷害的那個人卻永遠不會忘記你。他決不會記住你的優點,而是記住你對他的傷害。

——戴爾·卡耐基

天下悲哀的人莫過於本身沒有足以炫耀的優點,卻又將其可憐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厭的自大、自誇來掩飾。

——戴爾·卡耐基

>>>處世之道是後天可以學習的技巧

卡耐基認為,處世之道是後天養成的技巧,可以越練越精。就像有禮貌一樣,是可以學的。

哈蒙·蕾莉指出:“任何事情的失敗,常常都可以歸結為與他人打交道的失敗。”缺乏交際能力的人,注定將與成功無緣。那麼,怎樣與人愉快相處,維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愛是無技巧的技巧

卡耐基在他的《交際成功奧秘》一書中寫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麵包師乃至寶座上的皇帝,統統都喜歡別人對我們表示好意。拿德國皇帝來說,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成了萬惡不赦的罪人。在憤怒的人民中,卻有個寡婦的小孩子寫了一封非常單純的信給他。這個小孩說,不管別人怎麼樣想,他會愛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動,邀請這個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親也同行,德皇與孩子的母親竟然成婚。”

俗話說:愛人者,人恒愛之。一個愛人的人,必能得到他人的愛。廣施愛心,必能廣得愛的回報,人際交往就會非常成功。法國畫家夏爾丹說:“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後,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紀元。”愛,是無技巧的技巧,是開發交際能力的根本技巧,其他的技巧都派生於“愛”這一根本技巧。

人情是一張支票

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以幫助他人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養成樂助人、廣助人的習慣,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的空間。偶然中幫助一個人,有時候很可能會給你帶來難以想象的回報。美國有一本很暢銷的小說《教父》,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殯儀館老板的女兒受到流氓欺侮和毆打,法庭的判決對流氓毫發無損。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殯儀館老板硬著頭皮去請求黑社會老大“考利昂老頭”的幫助。考利昂毫不猶豫地出麵替他們出了氣,而不求回報。在日後的緊要關頭,殯儀館老板幫了他的大忙。

可見,助人,就是助己。人情是一張支票,儲蓄越多,收獲越大。要充分開發交際能力,就必須做到樂於助人。

對別人抱以親切、友善的態度

態度,是人對某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是內心世界的核心。沒有內在態度的改變,外在的改變是不可能發生的。就算外在可以改變,改變得也不會理想。改變他人態度的奧秘,就在於首先改變自己的態度。

態度是互動的。《聖經》上說:“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人們總是根據對方的態度來采取相應的態度。你對別人抱以親切、友善的態度,那麼對方就會回敬你同樣親切、友善的態度。態度的體現不過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然而,它卻有著極大的魔力。

>>>在生活中要避免犯自毀前途的錯誤

史蒂芬·馬克是個有成就的人。畢業於哈佛大學的他,36歲時已成為福克斯電視台和福克斯新聞處的總裁。但去年夏天,馬克的事業忽然翻船。因為搶了上司的風頭,使上司大失麵子,他突然被通知“下崗”了。

為什麼像史蒂芬·馬克這樣的聰明人會幹這樣的蠢事?搞清聰明人為什麼會犯自毀前途的錯誤,有助我們避免重蹈覆轍。以下是卡耐基總結的聰明人幹蠢事的幾點緣由:

驕傲自大

聰明人總是比一般人多知道些事情。因此,很容易就會以為自己無所不知。

數年前,有人揭發名校斯坦福大學要納稅人負擔一些與政府研究工作無關的開支,例如買了一艘22米長的遊艇,以及為大學校長唐納德·肯尼迪的新夫人舉行了一個歡迎酒會。可是肯尼迪不認錯。他承認曾用公費支付一些“間接研究費用”,包括購買餐巾、桌布以及在他住宅裏舉行一次晚宴的開支。他還說:“我甚至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屋裏每一朵花都應該用間接研究費用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