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豁達忍讓,寬容地對待每個人 (4)(2 / 3)

>>>寬容地對待每個人,避免偏見

在卡耐基的培訓班上,馬裏傑·斯比勒·尼格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年輕時自以為了不起。那時我打算寫本書,為了在書中加進點‘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尋找。我要去那些窮困潦倒、懶懶散散混日子的人們當中找一個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兒可以找到這種人。

“一點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這麼個地方,那兒到處都是荒涼破落的莊園、衣衫襤褸的男人和麵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動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種懶惰混日子的味也找到了——一個滿臉亂胡須的老人,穿著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為一小塊馬鈴薯地鋤草,在他的身後是一間沒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轉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機前。而當我繞過木棚在泥濘的路上拐彎時,又從另一個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這時我下意識地突然停住了腳步。原來,從這一邊看過去,我發現老人的椅邊靠著一副殘疾人的拐杖,有一條褲腿空蕩蕩地直垂到地麵上。頓時,那位剛才我還認為是好吃懶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變成為一個百折不撓的英雄形象了。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對一個隻見過一麵或聊上幾句的人,輕易下判斷和作結論了。感謝上帝讓我回頭又看了一眼。”

卡耐基指出,急於下結論,懷有偏見是人際衝突的常見原因。我們為什麼不能對別人多些了解、多些寬容呢?

每個人都可能患上偏見的“疾病”,隻不過程度輕重不一。偏見是根據自己所得到的一點點信息,憑主觀的想象,甚至已有的經驗和邏輯,編故事似的給對方編製了一個形象,甚至由此去推知他的過去和將來。

和一個人初次見麵,對方穿著隨便、談吐粗俗,你很可能會認為對方是一個沒文化、缺教養的人。當然,你可以這麼認為,但如果你進而認為他辦事肯定不認真,而且自私,甚至可能有點邪惡,以至於以後不願和他進行任何合作,那麼就過分了,就變成了一種偏見。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很容易失去很多機會。因為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和人交往、合作,關鍵要充分利用別人的優勢,充分發揮對方的優勢,從而給自己提供方便。

很多人會以第一印象輕易地判斷一個人,通過第一印象中的一些信息來判斷他的一切,這顯然是一種以偏概全的錯誤。

對人產生偏見,結果往往是對自己不利。因為對人有偏見,很容易被對方察覺,一旦別人感覺到你對他有偏見,很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你們是同事,那麼麻煩就來了,合作是肯定不可能的了。所以,一次偏見就等於少了一個合作夥伴,甚至少了一個可能的朋友。

要想消除偏見,我們就得設法改變自己的一些思維定式。首先要使自己堅信每個人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我們和人交往要盡可能地多看優點,少看缺點,能以這樣一種態度去交際,我們就會感到這世界很美好,肯定能寬容地對待每個人。

>>>不能隻是去注意別人不好的一麵

卡耐基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他們的健康、財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種享受大致相同,結果,一種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種卻得不到幸福。他們對物、對人和對事的觀點不同,那些觀點對於他們心靈上的影響因此也不同,苦樂的分界主要也就在於此。

一個人無論處於什麼地位,遭遇總是有順利和不順利;無論在什麼交際場合,所接觸到的人物和談吐,總有討人喜歡的和不討人喜歡的;無論在什麼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總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壞;無論在什麼地帶,天氣總是有晴有雨;無論什麼政府,它的法律總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法律的施行也是有好有壞;天才所寫的詩文有美點,但也總可以找到若幹瑕疵;差不多每一個人的臉上,總可找到優點和缺陷;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