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纖》,是《聊齋誌異》裏唯一寫高密的一篇。裏麵寫一個老鼠精非常漂亮、善良,善於理財,隻是終生有一癖好——囤積糧食。蒲先生這一筆寫得非常風趣,也非常有意味。這個細節就讓我們最終不能忘記阿纖跟現實中的女人雖然表麵沒有差別,但她是耗子變的事實。類似這種細節比比皆是,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
什麼是想象力?解釋起來比較困難。有的人經常想入非非,但胡思亂想不算想象力。對小說家來講,想象力必須建立在豐富的生活經驗之上,並且要通過許多別開生麵的描寫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觀察生活的技巧,每一個人每天都看到許許多多的事物,走馬觀花式的觀察沒有太大的用處,應該觀察別人沒有觀察到的東西。要特別重視小說不僅僅要講故事,靠情節一步步推動,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想象力和經驗寫出許許多多的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來,也正是這樣的細節,讓故事可信,讓人物栩栩如生。
關於小說寫作,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奧秘。每一個作家構思小說的方式和習慣也都不一樣。剛開始寫小說,往往會犯一個毛病,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讓我們非常感動的事件,很多人有非常曲折的經曆,當他講的時候非常生動傳神,一旦寫下來,就會索然無味。為什麼?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語言方麵的風格,沒有熔鑄出自己的語言來。
怎麼熔鑄自己的語言?最好的方法是模仿。模仿就要閱讀,閱讀分好多種。從小說裏讀到好玩的事兒,是一種閱讀;如果你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讀完還想嚐試自己寫點東西,那麼這時的閱讀就要特別留意別人的語言。
模仿別人的語言,不是像語文老師那樣分析語句結構,重點是要抓住一種語感,讀的多了自然就能掌握語感。然後就是臨摹。模仿一個作家沒有用,模仿多個作家,就像學習書法臨碑帖,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可能熔鑄出自己的語言風格。學習語言,一開始就是模仿。隻要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就有話可說。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掌握一點,也是要向蒲鬆齡學習,他的小說五光十色,百味雜陳,充分調動了視覺、嗅覺、觸覺。寫作時調動自己各種各樣的感受,甚至是第六感,發動自己的聯想,運用大量比喻,這是寫作的基本功。然後就是事件、人物和作家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作家的思想不能直接在作品裏暴露出來,在作品裏越隱蔽越好。而且,真正的思想性強的作品,並不一定能被當代的人所理解。那些人雲亦雲的思想,其實不值得寫到小說裏去。
蒲鬆齡是值得我們重讀的作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其語言好。很多人說在當今社會,小說要死掉了,但我覺得小說不會死。語言帶給人的美感是其他藝術無法代替的。一段好的語言可以讓我們反複朗讀,能產生一種獨特的言外之意,也就是意境。除了語言因素外,好的作品會有價值標準的多樣性,豐滿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所附帶的曆史信息,這些會隨著時代發展,讓後來的讀者產生新的理解。
(二〇一〇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