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孔子的話,子貢對這次谘詢活動有些擔憂。他對魯西三桓公司的情況做了初步了解:這家公司名義上是魯定公當老總,實則不然,除了他之外,公司還有三個大股東,分別是季孫、孟孫、叔孫三人,分別控製著三個分公司。“三桓”擁有各自獨立的公司,董事長形同虛設,反而事事聽命於“三桓”。孔子的做法很簡單,其實就是改變董事長失權和分公司割據的局麵。但是,孔子的改革將會直接威脅到“三桓”的現實利益,他們會不會接受,這是最大的問題。
對孔子的改革計劃,魯定公當然舉雙手讚成。魯定公很精明,他想搞變革,擔心發生內亂或者會有內部阻力,所以請孔子來,借助外力來促成自己想好的戰略計劃,推進自己一直想搞的變革。三個事業部如果不理解不支持,就會去找孔子算賬,槍炮就會衝著孔子而去。這次變革如果成功了,有了業績,那肯定是魯定公的;如果失敗了,也可以推到孔子公司身上,自己沒有責任,一身輕鬆。
子貢看出了這一點,就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孔子,孔子卻微微一笑:
——子貢,你說的我都知道,但你不要忘了,我原來就給季孫家打工,對這當中的關係很清楚。不過,有一把手魯定公罩著,想必“三桓”也不能把我們怎麼樣。
按照孔子的建議,企業三個事業部進行了大變革,被撤銷重組,包括三個副總經理在內的多名幹部、工人全部就地免職,通過競聘重新上崗,除此之外,還壓縮了30%的人員。
這是一個大手術。孔子沒有發現,他已經觸及了企業中多數人的利益,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三個副總非常憤怒,對孔子充滿了怒怨,尤其是季孫氏。當年,孔子在他們家打工的時候,曾經受過季武子很多的恩惠,如今,孔子卻恩將仇報,實在讓他們寒心。但是,因為魯定公的關係,他們隻是在暗地裏做手腳。
出師不利
然而,變革進行了半年之後,效果充分顯現出來——總公司的銷售任務隻完成了全年的25%。
一看這個數字,魯定公扛不住了。
他很快終止了孔子的改革方案,將組織結構恢複到原來的體製。
迫於壓力,在辦公會議上,魯定公為了撇清自己的責任,平抑下屬的怨氣,就把孔子當做替罪羊給拋了出來。他說之所以要搞這一套,完全是孔子谘詢公司的建議。
三個副總正好可以此為由頭,把孔子公司的全部人馬都轟走。
孔子不想走,還在門口等著,等人來給他送支票,把谘詢費的尾款結清,哪怕是給點肉幹也行啊!
他等得心焦,還唱了一首叫做《龜山操》的歌:
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手無斧柯,奈龜山何?
這首歌子路聽明白了,孔子現在很憤怒,透露出某種暴力傾向,很想用斧子把阻擋他改革的人都幹掉。
孔子唱歌發泄不滿也沒用,“魯西三桓公司”依然沒有任何動靜,孔子無可奈何,隻好回到自己的公司。
回到公司之後,大家都愁眉不展。
——你們都說說,我哪裏做錯了?我為“魯西三桓公司”未來的發展殫精竭慮,卻落得這樣的下場,這到底是為什麼?顏回,說說你的看法。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考慮到企業的具體情況,高估了企業的變革能力、衝突管理能力、學習能力。這場組織結構調整之所以半途而廢,是因為魯定公對困難認識不足,沒有推進改革的魄力,而且長期形成的企業文化短時間內難以扭轉。
——有道理。子貢,你有什麼看法?
——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們公司在實施過程中的戰略失誤。我們開的是一劑猛藥,傷筋動骨,藥力太猛,企業承受不了。診斷以後,我們自以為得到了一把手的支持,就大刀闊斧進行整改。後來,企業利潤下滑,內部矛盾衝突加劇,大部分員工不滿,而且我們觸動了公司其他高管的利益,結果他們不高興,從中作祟。我想,這就是我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子貢說道。
——子貢說得很對呀!管理和執行是有很大差距的。我終於意識到:首先魯定公沒有改革的魄力,是個懦夫;其次我們是谘詢公司,不應該過多幹涉客戶的內部事務,這都是我們的錯呀!這是一個教訓,你們千萬要記住!
第一次接單就半途而廢,這讓孔子嚐到了苦澀。
管理這件事,看來的確不是那麼簡單。
(第四節 老板與經理,同唱雙簧)
雖然在“魯西三桓公司”失敗了,但孔子並沒有灰心。他督促市場部繼續開展營銷活動,更好地在全國開拓市場,尋找下一個客戶。
齊國之路
沒過幾天,孔子接到了齊國“齊法化公司”董事長齊景公親筆簽名的邀請函,請他去齊國一趟,談談合作問題。齊國是當時最大的跨國公司,輸出的產品是鹽、鐵、生絲和蝦米。“齊法化公司”以凶悍的運作手法,憑借龐大的實力進行資產兼並,清洗市場,建立了自己的霸業,在業界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五年前,孔子在“齊魯財經論壇”上就已經見過董事長齊景公和總經理晏子,和他們就企業管理問題進行過深入的探討,齊景公對孔子的印象很好。
這段時間,“齊法化公司”相繼爆出了很多官司,先後有幾名骨幹員工自殺,影響很大,搞得公司很窘迫。孔子知道“齊法化公司”原來安裝的是“孫子操作係統”。據他推測,齊景公的這次邀請,有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一個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