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搶走我相公》全本免費閱讀
因五皇子喬繹獲罪,遠赴舊都武川,京洛皇宮當中,能承襲皇位的人,便隻剩了六皇子喬繁。
宋皇一夕暴斃,帝位空懸,丞相韓愫攝政,輔佐幼主禦極,定年號為天啟。
宮牆內外眾說紛紜,不僅質疑喬繁登基,有違先帝遺詔,更質疑宋皇的真正死因。
當朝文武,多言宋皇駕崩,實乃丞相於丹藥中投毒之故。
天下百姓,更為在乎的是,天啟帝的手上,並無其父傳位給他的證據。
大宋江山,一時間風雨飄搖,丞相府則更是人心惶惶,儼然有大廈將傾之勢。
今日上朝前夕,韓愫遣散了沁水齋全部門生,就連總管玄渡,他亦遞還了家奴契書。
孫芙蕖因同喬繼常有走動,早在此前,便聞得了宮裏麵的風聲。
喬繁皇位不穩,便欲以先帝之死,大做文章,引開宋境臣民視線。少府已呈密折於明光宮,參韓愫暗中投毒,謀害先帝。
此案不日便將於朝議之際,當堂審理。韓愫一旦上殿,便是赴鴻門宴,有去無回。
他卻未擔憂自己,反倒叮囑喬繼,必不可插手今上與他之事。
幼弟未娶,喬繼以長公主身份,仍手握長秋宮中勢力,受喬繁忌憚三分。
但韓愫隻勸她沉著自保,莫因喬繁打算對他不利,便就草率相救,以致引火燒身。
於理而言,韓愫此番安排,並無不妥之處。
孫芙蕖亦勸喬繼,她如今既失父寵,堪可保全己身,而無法憑借長秋勢力,與喬繁分庭抗禮,自宋皇手中保下韓愫。
故哪怕她與韓愫,於情而言,尚有舊日恩義,喬繼仍不應當衝動,對他挺身相救。
不止喬繼,韓愫對喬繁所打算盤,早有預料,便也為焚風等人,妥善安排了出路。
焚風為繡衣令,既不再是韓姓仆從,自於官場之上,得與金議、鳳知白一眾同僚,扶持照應。
韓愫散盡家奴,遣盡門生,甚至特意命玄渡帶上趙深夫妻,自此遠走,以保他與孫芙蕖日後無虞。
喬繁有意拔除相府勢力,便不會放過韓愫任何家人。
至於沁水齋那些門生,雖皆提早離去,但是帝心難測,無人能夠確保,他們將不會為韓愫所牽連。
唯獨趙深與孫芙蕖,既得玄渡關照,隨他速離京洛,埋名郊野,方可得保萬全。
既是出京逃命,孫芙蕖本也不願元郎,同他們一道經曆這番動蕩,早嚐艱苦。
趙深順水推舟,安排趙伍送元郎返還家鄉,對孫芙蕖隻言,待避過了風頭,便攜她南下與愛子團圓。
孫芙蕖哪裏知曉,元郎此去,並非前往宋國南疆,而是與伍公公入龍川,見越皇,認祖歸宗,成為雲越太孫。
此後她若知曉,倒也無可奈何。
趙深已先斬後奏,她不與趙深歸越,難道要狠下心來,和元郎永世分離?
如此設計著她,趙深將算盤頂在腦袋上打。
可身為聰明人,他每與孫芙蕖、與韓愫犯同一種毛病。
人算不如天算,世事無常。他必不能遂願,孫芙蕖也一樣,至於韓愫,更是相同。
*
丞相尚未身死,府邸之中,便已有“樹倒猢猻散”的勢頭,破敗寥落,荒蕪冷清。
韓愫出府上朝,孫芙蕖隨玄渡臨行之際,前往陸柔良的屋內,同她作別。
因知曉此時相見,便是訣別,孫芙蕖甚至比陸柔良,更加悵惘幾分。
陸柔良尚存一線希望,盼韓愫能夠平安回來。
孫芙蕖知她此念,不過妄想,卻因陸柔良亦將死,故不忍打破她這場天真幻夢。
“都說他今日上朝,宋皇將治他毒殺先帝之罪,可我不信……”
捏緊裙擺,陸柔良強自忍淚,朝孫芙蕖堪堪再言。
“他可是《帝國第一權相》裏的男主角啊,分明該一如書內結局那樣,代病中的老皇帝監國,永遠地光輝偉岸下去。”
“你亦知曉,那僅是書內結局。我們皆非紙上單薄人物,時空流轉,人又如何會滯留於某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