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是看到很多成功者,而麵對初出茅廬的自己,每一位年輕人在麵對比自己強的人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對自己消極的評價,但是,當這種評價超出了某種限度時,那就會演變為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總哀歎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點與別人的優點比,越比越氣餒,甚至比到自己無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麵前就麵紅耳赤,說不出話;有的人遇上重要的會麵就口吃;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欺負自己因而厭惡他人。因此,若對自卑感處置不妥,無法解脫,將會使人意誌消沉。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所以,常有自卑感對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從心理角度說,自卑感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所以,自卑心理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大障礙。
有時候,人的自卑心理來源於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正如哲學家斯賓諾莎所說:“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與自卑相對應的積極心態稱為自信。自信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償方法。自信的人大多都是樂觀向上的,對前途充滿信心,並積極進取。而悲觀者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自信。所以,自卑者要朝著自信的方向轉化,改掉悲觀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記住一句話:你說行就行。當事情擺在麵前時,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我行,我能夠做到,那麼你就會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當自卑者通過自信的改變而第一次實現了從未有過的成功體驗後,就會發現這樣繼續下去的結果是那麼誘人,當全身心投入之後,會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做到的。
有個小男孩名叫湯姆?鄧普西,他生下來就隻有半隻右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但他父母親常會告訴他:“湯姆,其他男孩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為什麼不能呢?你沒有任何比別人差勁的地方,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一樣能做到!”
後來湯姆要玩橄欖球。他發現自己比在一起玩的其他男孩要踢得遠多了。為了能實現這個願望並發揮出這種能力,他找人為自己訂做了一雙鞋子。
他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了一份衛鋒隊的合約。但教練卻婉轉地告訴他:“你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球員的條件,去試試其他的事業吧!”最後他申請進入新奧爾良聖徒隊,教練看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收了他。兩個星期後,教練完全改變了想法,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因踢出55碼遠的好成績而得分,這使他獲得聖徒隊職業球員的身份,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得了99分。
最偉大的一天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滿了6萬多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隻剩下幾分鍾,球隊把球已經推進到35碼線上。“湯姆?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當湯姆走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這也等於說他要踢出63碼遠。在正式比賽中踢得最遠的記錄是55碼,由巴爾的摩雄馬隊畢特?瑞奇查踢出來的。湯姆閉上眼睛對自己說道:“我一定能行!”隻見他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萬多球迷屏氣觀看,然後看見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寸的地方越過,湯姆所在的球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瘋狂呼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道。這居然是由隻有半隻右腳和一隻畸形手的球員踢出來的!但湯姆隻微微一笑,他想起了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他之所以能創造出如此了不起的紀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從來不知道我有什麼不能做的,也沒人這樣告訴過我!”